東北網3月30日電 你知道精神疾病患者康復出院要接受測試闖關嗎?一般而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經過兩個月左右的治療後,幻聽妄想等疾病癥狀消失,醫生會通知他們准備出院前的四關測試。每每此時,他們既緊張又向往,而原本木訥的面孔也出現了久違的微笑。接下來,在為期一個月的測試中,他們時而體會勝利闖關的愉悅,時而感受闖關失敗的沮喪,過關者興高采烈地回歸社會,失敗者氣餒之餘繼續治療再闖難關……
近日,記者采訪了哈爾濱第一專科醫院院長張聰沛教授,對重性精神病人康復後的闖關測試進行了現場實錄。
閱讀關闖關者因看書走神兒而『失敗』
閱讀欣賞、體育運動;書法繪畫、唱歌跳舞;做紙盒掙工錢、站櫃臺賣小吃……你能想到這些文娛愛好和簡單工作竟然都是『考試試題』嗎?近日,記者來到哈爾濱市第一專科醫院,在數百平米的工娛活動室內,接連看到了數場特殊『較量』。該院院長張聰沛教授介紹,這是考驗患者是否痊愈的『四道關卡』,順利『闖關』的患者纔能出院。為此,記者開始了為期一周的跟蹤采訪,並對幾名正在闖關的患者進行了現場『實錄』,由此揭開精神病院神秘面紗的一角。
閱讀是走出醫院的第一道門檻。3月22日上午,准備闖關的趙麗洗漱完畢後,靜靜地坐在病房裡,等待今天的特殊考試。9時整,在醫護人員的帶領下,趙麗來到了閱覽室。趙麗繞過數個書架,徑直找到家裝類雜志,『病房的顏色太單一,我想給家裡的房間添點鮮艷的裝飾品!』趙麗悄悄地對記者說。
10時,趙麗閱讀了60分鍾,記者發現,趙麗在閱讀的時候經常走神兒,有時甚至目光呆滯。張教授介紹,雖然趙麗幻聽癥狀消失,但其閱讀的表現仍不樂觀,因此建議趙麗再進行一段時間的治療。
采訪中,記者留意到,和趙麗共處閱覽室的,還有10餘名病人和2個治療師。在其他病人專心看書的時候,有一個戴眼鏡的男子倒拿著本書走來走去。對此,張教授說,該男子正處於狂躁癥的恢復期,把他帶到這兒來就是為了給他心理暗示,總有一天他能學會坐下來看書。
聽唱關有人搗亂有人維持秩序3月23日下午,記者見到了正在闖『聽唱關』的劉銘。13時30分,劉銘和15位病友一起上音樂課。上課前,他特意梳了頭、整理了衣服,口袋裡還揣了小木梳。看著劉銘的表現,護士說:『音樂室旁有個小舞廳,平時不愛洗臉和梳頭的患者一聽說要去那兒,都會把自己打扮得很光鮮。那裡是幫助患者擺脫萎靡生活的最好地方。』
接下來,記者隨劉銘一起『闖關』。課堂上音樂老師則忙著招呼『同學們』上課。劉銘選擇了鋼琴左邊的位置坐下,記者看到,劉銘上課時精力集中,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回答准確。而其他幾名病友卻一直各自擺弄著樂器。當音樂老師給病人講樂理知識時,有的病人隨意走動,有的用樂器搞出聲響,有的手舞足蹈甚至突然發出『高分貝』聲音,雖然老師沒有制止,但劉銘卻能出來維持秩序。最後,劉銘順利通過此關,准備進行下一關的測試。
張教授告訴記者,精神病人多情感冷漠,通過演奏或演唱等藝術形式,可讓他們固定成一個社會小組,很多人的內心癥狀會有所表露,但是治療師不過多地乾預。而是鼓勵成員間的互動,讓他們自己形成穩定的關系。同時,音樂能起到非語言溝通的作用,愉悅病人的身心。
制作關病房『禁忌品』成了測試用具
刀片、剪子等都是醫院的『禁忌品』,然而在制作關卻成了闖關者的必用品。3月24日上午,記者來到了『第三關』的測試現場,這關的主要測試內容是糊紙盒、做娃娃等手工制作。記者看到,參加測試的3名患者正在安靜地制作。突然,原本正在做娃娃的張麗顯得有些不耐煩,不到一分鍾,張麗用手中的剪子把布剪得粉碎。醫護人員見狀,急忙搶過張麗手中的剪子。
張教授稱,這關的測試時間較長,一般為8天左右,如果患者在此期間發生躁動等異常行為,很容易被發現,張麗的表現就是未完全康復的癥狀之一。一般情況下,康復的患者首先可以靜下心來從事制作,8天後,糊紙盒的速度明顯加快,而且也能做出自己心儀的娃娃。他指出,這項測試的作用是,利用重復簡單工作的學習,讓病人形成正確的條件反射,從而用正確的信號排擠掉錯誤的信號,以達到治愈病人的效果。
工作關當店員重新體驗工作快樂
3月27日上午,記者來到了工作療科,這裡有一個小賣店,已經闖過了三關的王剛正在接受最後一關的考核。醫生介紹,王剛在這兒已經實習2周了。一開始,他每天手忙腳亂,幾乎天天出錯,最糟糕的一次,一天就賠了近百元,而且賬記得殘缺不全。然而一周後,他就有了好轉。不但學會了准確記賬,還可以自己找到當日的失誤。三天前,王剛第一次無差錯地完成了當日工作,這讓他高興得幾乎跳了起來。這幾天,王剛的工作表現一直很優秀,估計再有幾天,就可以達到康復標准,順利過關了。
張教授介紹,模擬工作是最後一關,也是測試時間最長的一關,在這關患者可以重新體驗工作的快樂,並為回歸社會和家庭打下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為了讓病人出院後盡快融入社會,這關的治療師還曾經帶領一些病人外出買彩票,並建議帶病人去看NBA、看奧運會、看社會上所有的一切。
專家稱善待已恢復的精神疾病患者
據市第一專科醫院院長張聰沛教授介紹,重性精神病人如果不及時治療將會發展為精神殘疾,即人們通常所說的『瘋子』。然而,經過近兩個月的治療和為期一個月的四關測試,重性精神病患者會逐漸康復,出院後社會功能都能恢復到80%以上,可以從事正常的工作和人際交往。但是,由於人們對精神疾病患者尤其是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見,導致了很多精神疾病患者雖然康復出院,但仍得不到周圍人的理解,在工作上、社會交往中常常受到歧視,讓他們的心再次遭受挫折,甚至舊病復發。因此,張教授建議,人人都獻出一點愛,對已經康復的精神病患者多一份理解、多一點愛心、多一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