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手執聽診器播下一片林——聚焦『大學生鄉醫』王福寶
2006-03-31 10:09:0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羅敏 蔚然 徐大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31日電 題:手執聽診器播下一片林——聚焦『大學生鄉醫』王福寶

  在王福寶120多平方米的衛生所裡,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各式的醫療設備,而是桌上那一尺多厚的『白紙』,那是沒錢看病的村民們給他打的『白條』。

  據王福寶介紹,衛生所建立之初,賒欠是出於一種無奈,但現在賒賬已成為衛生所的特色服務。10多年來,和盛村901戶人家,有600多戶先後在他的診所賒賬看病,其中常年掛賬的有200多戶。村民們看病的『白條』,總額最高時有10餘萬元,少的時候也有五六萬。

  王福寶有一個信條:有錢沒錢先看病。在農村長大、又在農村從醫多年的他,深知農民不敢得病、看不起病的難處。給鄉親們診治,王福寶總要掂來想去,不僅琢磨治療方案,還得尋思著咋給他們省錢,能吃藥的不打針,能用便宜藥的就絕不使貴的。

  進藥時王福寶也費了一番腦筋。剛開始他從牡丹江市、寧安市進藥,可後來發現從哈爾濱的藥廠直接批藥更便宜。通過朋友『拉』上關系後,鄉親們每次開同一種藥少則降幾角,多的能少花10多元。

  藥價降下來了,他又琢磨著降低檢查費,在算清了成本後,所有的檢查費都全面『打折』了。就是這樣,貧困村民看病後還是要給王福寶打『白條』,但他卻從未因鄉親沒錢就不給治病。

  『農村衛生所利潤本來就低,如果都拖欠,要不了多久我也會被拖垮』,王福寶說得很實在。如何能給鄉親們找到掙錢的道兒,讓『白條』變成現錢,在維持衛生所良性運轉的同時也幫大家改善生計,一個偶然的機會,讓王福寶找到了良方。

  2000年,村裡退耕還林,號召村民承包植樹,但無人願包,村委班子最後找到了王福寶。『栽樹就是建綠色銀行,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社會效益』,王福寶當即決定承包290畝退耕還林的山地。

  但當他把樹苗拉回來准備種植時,卻讓妻子急得掉了淚,『衛生所這麼忙,誰來栽樹苗啊?』王福寶也犯難了,只好動員親朋好友幫忙,並承諾一天給20元工錢。

  然而讓王福寶沒想到的是,上山栽樹第一天,他家門前來了一二百人,都爭著要去栽樹。王福寶驚呆了,妻子更上火:『一人20元,得給多少錢?』但村民們卻笑著說:『俺們都欠你治病錢,你家有活伸把手,哪能要錢呢?』

  朴實無華的語言,卻極大地啟發了王福寶。他馬上想到了一個主意,栽樹苗,抵藥款。一條消息開始在和盛村傳開了:到王福寶承包的荒山上栽樹一天給20元,還可頂衛生所的欠條;沒有欠條的村民,也可以趁著手裡沒活上山賺點兒零花錢,為自己和家裡人的健康做『儲蓄』。

  從那以後,每到農閑時節,不用王福寶打招呼,村裡男女老少就會自發趕到他的承包地種樹。村民張士平一家四口,每年都要到他們的『健康儲蓄林』裡勞作,他說:『王大夫人好,我們到他那栽樹,哪好意思糊弄。』

  2004年,擁有了10萬株樹的王福寶又和朋友合伙承包了2000畝荒山,動員村民植樹60萬株。通過『栽樹苗,抵藥費』的方式,500多戶村民償還了欠他的6萬餘元醫藥款。就這樣,王福寶不僅為自己做了一項收益長遠的投資,還給鄉親們開闢了就業渠道,帶動了大伙增收,同時也綠化了荒山,治理了水土。

  在王福寶的小診所裡,有一輛一般鎮衛生院都不具備的120救護車,那是他2000年花7.7萬元買來的依維柯。自從有了這輛車後,遠近的鄉親們有急診都給王福寶打電話,這輛車挽救了多少人的命,恐怕沒人說得清。

  談到當初買車的想法時,王福寶說:『每當看到危重患者徘徊在村頭等車的場景,就感到揪心。』那年,村裡一個16歲的孤兒喝農藥自殺,喝下藥又後悔了,跑到衛生所求救。當時,王福寶的衛生所沒有洗胃機,也沒有車輛。他一邊同沙蘭鎮衛生院聯系,一邊跑到外面攔車,半小時後病人纔上車。這時,王福寶暗下決心,有條件一定要買一輛車。

  王福寶的『120』急救車,不僅方便了村民看病,而且每當村裡有什麼事找到王福寶,他都二話不說無償出車。此外,哪家有了危重病人,需要往上級醫院送的,一般也都要交個油錢,這也給王福寶帶來了一定收益。

  王福寶告訴記者,他最近正忙著收集信息找市場,打算再包些地領著鄉親種中草藥進一步增加收入。他說,大家看病的錢都有了著落,他的衛生所纔會越來越好。

  如今,和盛村的西山上,早已被一大片樹林覆蓋,樹木從高到低排列得整整齊齊,最高的已經長到4米多了。王福寶用他手中的聽診器,為和盛村的後代們留下了一筆綠色財富。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