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哈高科大豆食品公司自主創新謀發展啟示錄
2006-04-03 05:25:09 來源:  作者:薛秀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3日電 2005年,沈寂已久的哈高科至少兩次撥動了本地敏感的『經濟神經』。

  一次是在年初。一份來自國務院國資委的批文,使醞釀已久的哈爾濱高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有股轉讓終獲放行———杭州民企新湖集團以2億元買下其29.99%的國有股,以大股東身份控股該企業。這場曾攪熱國內資本市場的『異主』風暴,因解決了多年制約哈高科發展的瓶頸,而讓眾多關注這家企業命運的人長舒一口氣。

  另一次是在歲尾。以哈高科大豆食品公司為主承擔的國家『十五』重大專項———『大豆深加工關鍵技術及設備研究與開發』課題在京通過了科技部的驗收。就是這個實施了5年之久的重大專項,讓當年只能以低價參與國內競爭的哈高科大豆分離蛋白,一躍成了國際上與『美國杜邦』、『日本不二』齊名的三大品牌之一。

  與年初的股權轉讓相比,哈高科歲尾通過驗收的創新成果,顯然更具時代意義和社會價值。因為,今天的中國,自主創新已列為『國家課題』,企業已被推上自主創新的前沿。哈高科作為先行者,課題實施5年間收獲的不僅僅是一項項發明專利,更有不容質疑的企業生存法則和彌足珍貴的自主創新經驗。

  真正的核心技術,金錢買不來,只能靠自立自強創出來

  哈高科,靠大豆食品起家。1997年上市募集來的資金主要投放到大豆深加工產業上了。歷時兩年、花2.2億元建成的大豆深加工一期工程中,不光有從美國、德國、瑞士引進的分離機、中和反應器、高壓泵等所有關鍵設備,還有從眾多發達國家引進的工藝配方和技術軟件。憑借這些,哈高科大豆公司一起步,軟、硬件就在國內同行業中居先進水平。

  然而,用這眾多『世界一流』、『國際先進』的技術與設備生產出來的產品,卻難敵價格高昂的洋貨。當時,國內市場銷售的大豆蛋白主要從美國進口,每噸售價在2.2萬元至2.4萬元之間。而哈高科與國內近10家同行的產品,只能賣到每噸1.4萬元。現實,讓哈高科及其當時的管理部門哈開發區管委會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真正的核心技術,金錢買不來,只能靠自立自強創出來。只有堅持自主創新,企業纔能挺直腰生存。

  2001年初,中國距WTO門檻只有幾步之遙了。科技部為提高中國大豆深加工技術水平及設備裝備能力,把『大豆深加工關鍵技術及設備研究與開發』列入『十五』重大專項,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招投標。據介紹,為解決科研、生產『兩張皮』問題,國家要求『十五』攻關項目必須實行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投標。機會面前,哈高科大豆食品有限公司迅速聯合國家大豆技術工程中心、華南理工大學、哈醫大等單位組成聯合體赴京投標。憑借黑龍江豐富的大豆資源優勢和哈高科大豆食品生產的雄厚基礎,他們在13個投標單位中脫穎而出,獲得了課題承擔資格。從此,哈高科走上了一條創新發展之路,也由此一步步向真正意義上的『高科技』公司靠攏。

  『要確保新產品是獨創,而不是跟著別人走;能夠產業化,而不是停留在紙上』

  5年,1800多個日日夜夜;9個參加單位,130多名科研人員。在整個『十五』期間,他們圍繞重大專項的28個子課題,打響了從種植基地到實驗室再到生產線的創新革命。

  提高大豆深加工能力與水平,首先要有適合的原料。為此,他們在獲得國家專項課題研究任務後,又承擔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在WTO框架內提高中國農產品加工能力建設』項目研究,將研究范圍延伸到種子培育、大豆種植。很快,與巴彥縣政府合作,以該縣興隆鎮為中心建立的50萬畝優質高蛋白大豆種植基地建成了;從農大畢業生中招聘來的專門指導農民種植優質高蛋白大豆的農技人員,將黑農43、黑農45號種植技術送到了一村村、一戶戶。不久前,他們還以1700萬元價格,收購了興隆鎮上已倒閉的巴彥油脂廠,成立哈高科油脂有限公司,把原料加工企業建在了種植基地,實現了企業連基地、基地帶農戶。說起哈高科創新路上的務實作風,省內科技部門一位負責人這樣感嘆:『他們是實實在在用國家課題解決自身發展問題,實實在在用中國大豆解決中國農民問題。』

  中國企業給世界的印象是,有制造沒有創造,有產權沒有知識。而哈高科承擔國家專項的目標,就是要走出圖省事、靠仿造過日子的盲區,走出技術上受制於人的困境,掌握發展主動權。全程參與課題實施的哈高科大豆公司副總經理林陽告訴記者,5年來,他們對每個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究,都嚴格按『種子培育—基地種植—實驗室研究—中試實驗—示范生產線建設』這一鏈條一步步走下來,確保新產品是獨創,而不是跟著別人走;能夠產業化,而不是停留在紙上。

  正因如此,哈高科在這場浩大的自主創新過程中,不僅出版了4部專著、在國內外刊發了61篇論文,還取得了3項科技成果、23項發明專利,開發出28種新產品,研制出3種新裝置,並建立起8條示范生產線和7條中試生產線。也正因如此,哈高科纔有了今天幾倍於當年的產品種類和加工能力,有了呈幾何數遞增的銷售收入。

  建設創新型國家,靠的是千千萬萬個創新型企業的支橕

  有一項成果,哈高科人每次提起來都非常亢奮。專家將其稱之為『大豆深加工行業的一場革命、一個創舉』。

  業內人士或許都知道,大豆分離蛋白生產中有一種副產品叫大豆乳清水。目前國內絕大多數企業都把它當作廢品直接排放,既造成環境污染,又浪費了蛋白資源。哈高科大豆公司在實施國家專項課題中,在世界上首次采用新型振動式動態膜超濾設備處理大豆乳清廢水,解決了環保問題,還提取出了高附加值的大豆乳清蛋白。專家算了一筆賬:目前國內大豆分離蛋白企業實際產量為15萬噸,每天產生乳清廢水12500噸,年產生375萬噸。如果全部采用這項新技術提取乳清中乳清蛋白和低聚糖,可年增產值22億元。

  黑龍江是農業大省,更是大豆大省,大豆產量佔全國大豆總產量的1/3至1/2。幾年前曾有專家指出,黑龍江的大豆深加工問題解決了,農業問題就解決了一多半兒。現在看,專家的期待已不再遙遠。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哈高科目前推廣的優質高蛋白大豆產量較普通品種高10%至15%,2005年企業對這一品種的收購價格每斤高於市場0.03元,加上基地所在地巴彥縣政府為支持基地建設,對種植戶又給了每畝10元的補貼,三項合計,50萬畝基地、兩萬多農戶去年共增收5600萬元。今年初,他們又與巴彥縣政府簽訂了50萬畝高蛋白大豆種植收購合同,這些幾個月後纔能收獲的10萬噸大豆現在就歸入哈高科囊中。

  哈高科的收獲,對尚未踏上自主創新之路的企業更具標本意義。

  據權威統計,目前國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僅佔萬分之三。國內尚有約90%的企業沒有申請專利、60%的企業沒有自己的商標。記者在采訪本地一些企業時發現,除了創新能力不足外,許多企業還都在自主創新長期投入與當前經營壓力的矛盾中難以自拔。而哈高科,恰恰是因為5年間5000多萬元科技投入走出低谷、步入發展快車道的。就在一年多以前,這還是一個困難重重的企業,如今,借助產權制度改革,更借助自主創新構建的核心競爭力,他們正凱歌高奏:主要產品全部出口,在國際市場最高賣到了每噸2.5萬元人民幣;兩年前美國大豆產品佔40%、中國產品只佔10%左右的俄羅斯市場,現在正好掉了個過兒,美國產品佔10%,中國產品(主要是哈高科產品)佔40%;今年冰雪節一開幕,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客戶就與哈高科簽訂了1億多元的訂單。

  現在的哈高科,已不滿足於訂單、滿足於產品出口,他們正兩眼緊盯世界大豆蛋白制造業第二和第一的椅子。

  集團副總裁徐寬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這只是一個起點。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大投入,把大豆研發文章永久地做下去。』他告訴記者,哈高科未來的競爭方針是走高端路,拿高品質產品參與競爭。為此,他們已決定將集團內獨立承擔兩項國家863重大課題、科技實力雄厚的子公司基太生物公司建成大豆深加工研發中心,與大豆食品公司結合,形成前沿科技進步開發與產業化有機結合的研發模式。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靠的是千千萬萬個創新型企業的支橕。但願哈高科的今天,能激發更多的後來者加入到創新的行列中。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