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一個載體三項機制五個方面 黑河市打造群眾滿意工程
2006-04-05 14:47:46 來源:東北網  作者:高長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5日電(記者 高長利) 先進性教育活動中,黑河市運用『一個載體』,建立『三項機制』,圍繞『五個方面』不斷深化整改,確保活動成為群眾滿意工程。

  黑河市充分利用『三個代表』責任區這一有效載體,以強化黨員實踐『三個代表』的意識、能力和水平為主題,緊密結合農村的特點和實際,把『三個代表』要求具體化,激勵黨員在責任區內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在開展『三爭三促十到戶』活動的基礎上,全市農村605個基層黨組織建立了8808個責任區。建立了責任落實機制,確保整改工作領導到位,保證了整改工作紮實推進;建立了督辦推進機制,確保整改措施落實到位;建立了上下聯動機制,確保整改協調推進到位。目前,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梳理出的18154個問題已解決了11714個,佔總數的64.5%。

  在整改中,黑河市突出重點,緊扣主題,圍繞群眾最關心、最期盼的五個方面問題加大整改力度。

  圍繞發育新產業,著力解決發展思路不清、特色產業不突出等突出問題。各地從資源優勢、傳統特色出發,按照啟動『北安—五大連池—嫩江現代農業產業帶』,做大做強大豆、綠色、畜牧、林產、外向型和勞務『六大經濟』總體要求,重新確定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思路。通過開展模式栽培、文明場鎮等方面建設,促進了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針對農民增收難的問題,各地采取技術指導等措施,幫助群眾拓寬致富門路。市、縣、鄉勞動力轉移辦公室積極為農民提供聯系務工崗位、崗前培訓、維權等『一條龍』服務,發展壯大『勞務經濟』。春節後,全市新輸出勞動力達4000多人次。大力實施『主輔換位』戰略,重新完善了發展畜牧業優惠政策,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的黨員乾部為農戶提供擔保,全年可落實畜牧業貸款3億多元。

  圍繞建設新村鎮,著力解決環境髒亂差、基礎設施落後等突出問題。各地農村立足實際,從抓好環境整治和基礎建設等工作入手,突出解決農民群眾行路難、吃水難、就醫難、上學難、通訊難、種地難等問題,大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啟動環境整治工程,鼓勵和引導經濟條件和基礎設施好的村搞好改路、改廚、改灶、改廁和改圈。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截止目前,全市已解決了26萬人飲水困難、47個村屯不通電話和有線電視的問題。通過農民自籌、向上爭取等方式,籌集資金5000多萬元,新組建農機合作社50多個,購置更新大型農機具200餘臺(套),為奪取農業大豐收奠定了基礎。

  圍繞培育新農民,著力解決農民科技素質偏低、農村實用技術匱乏等突出問題。按照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要求,各涉農部門和科技、文化、衛生等部門深入鄉村,舉辦各類培訓班,加強農民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引導廣大農民加快由體力型向技能型、專業型、知識型轉變步伐。全市共舉辦各級、各類農業技術培訓班900期,受訓人數20萬人次,編制並免費下發各類農業生產技術資料23萬份。大力加強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指導並幫助農村各鄉鎮建設標准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引導農民闖市場,發展訂單農業,全市優質農產品訂單面積突破400萬畝。

  圍繞樹立新風尚,著力解決農民文化生活落後等突出問題。各級黨組織紮實開展了文明村鎮創建活動,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培育講文明、樹新風、改陋習、謀致富的新風尚。有的村黨支部組織黨員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對於村民家的紅白事,實行定時間、定標准、定人數的『三定』措施,樹立了良好的鄉村民風。為解決文化生活單一的問題,各鄉村積極開展文化創建活動,全市多數村以農民黨員為主體建立了文化大院、文化室、圖書室以及秧歌隊、電影放映隊等,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

  圍繞建立新機制,著力解決農村黨組織戰斗力凝聚力不強、黨員『雙帶』作用不突出等問題。各級黨組織不斷加強黨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提高村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能力。針對個別村級『兩委』班子在村民自治機制運行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進行了集中整治,並幫助村黨組織整章建制,規范工作運行程序。各地通過市縣兩級黨校對他們進行了集中輪訓,學習市場經濟、實用技術以及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知識,農村黨員乾部的黨員意識增強,為農民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顯著提高。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