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記者當實習導游見識黑幕
2006-04-06 14:41:02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齊冀 張金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6日電 據業內人士介紹,哈爾濱市上百家店鋪與旅行社常年簽訂『互惠互利』的購物協議,很多小店甚至專門靠旅行社『養活』。導游進店拿回扣不是什麼秘密,但到底怎麼個拿法呢?不久前,記者『打入』哈市一家旅行社,做了一周時間的實習導游,見識了其中的黑幕。

  『導客』首日:開門接來『高質團』

  地點:太平國際機場

  據一位做導游的朋友介紹,有些導游是沒有底薪、沒有工資的,賺的就是進店回扣。在行內,帶什麼樣的團來錢,什麼情況下可瞞著旅行社多進幾家店,裡面很有講究。用一位老導游的話說:『帶個「高質團」,一趟下來能賺個兩三千元;遇上次團,逛景點累夠嗆,還可能分文掙不著。』那麼,到底什麼樣的團是『高質團』呢?

  不久前,在一位朋友的引薦下,記者憑借導游證『打入』哈爾濱市一家旅行社。經過面試、驗證和一個上午的短期培訓後,旅行社開始給記者正式派活兒,讓記者跟隨有3年從業經驗的劉導進行為期6天的實習,並解釋說,實習導游『畢業』後,就可以獨立帶團了。

  接團前一天,劉導拿著行程計劃書對記者說:『看,這15名廣州游客是單位統一組織的,估計花錢不會太扣門兒。整個行程都不含餐,有3天時間要進店。運氣不錯,是個「高質團」。』

  據劉導介紹,所謂『高質團』,就是油水多、進店消費額大的團隊。劉導總結說,『高質團』一般有幾大要素:首先是單位組織出游。一般來說,同事集體出游,吃喝花錢大方,購物也互相有個攀比,消費自然少不了。相比花錢處處算計的舉家出游,自然更受導游的青睞。其次,導游一般比較歡迎不含餐的團隊,因為這意味著導游可以推薦一些『關系酒店』,賺取餐費提成。再次,行程表上進的店越多,導游吃回扣的機會越大。

  當天晚上,記者跟隨劉導來到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接機。去酒店的路上,劉導跟司機老李偷偷耳語了幾句,車裡一路都沒開暖風,客人連連喊冷,劉導和司機老李借機大加渲染,『這個季節你們廣州是不是都穿單衣服了?可我們哈爾濱還挺冷。這幾天玩,你們得有點准備。』事後,劉導對記者說:『不給他們個下馬威,他們不知道哈爾濱天兒冷。今天這麼一搞,明天到時裝店掏錢估計能爽快點兒。』

  『導客』次日:進店一趟賺了200元

  地點:防洪紀念塔、道裡區一家時裝店

  導游帶游客進店購物前,一般要給每個游客發個購物牌,以便事後拿回扣,但是,哈市導游多數都不給游客發購物牌,以免游客起疑心。那麼,沒有購物牌,怎麼知道多少客人買了東西?怎麼跟店家結算?在接下來的實習導游經歷中,記者目睹了導游的高招兒。

  早8時30分,記者跟隨劉導來到酒店把游客接上車,開始了正式的哈爾濱觀光游覽。游覽完建築藝術廣場等景點後,游客們還沈浸在對哈爾濱建築歷史的崇敬中,劉導和司機已開始了緊張的籌劃,『一會兒進時裝店咋能讓游客多出點兒「血」?』經過幾分鍾的商量,劉導決定,把下一個景點———防洪紀念塔的游覽時間延長,原本計劃15分鍾游完的景點,拖長到半個小時。這招兒果然見效,由於江邊風大,冷風一吹,玩了纔20多分鍾,有些穿得單薄的客人已經橕不住,先上車了。客人全部上車後,司機老李馬上把車開到了道裡區一家時裝店,這樣一來,客人便在暖融融的店裡欣然購物。

  走進這家店,記者發現,被旅行社指定的『著名』時裝店裝修極簡陋,使用面積大約50平方米,店內的牆只刷了大白,安了兩塊試衣鏡,但經營的商品倒是五花八門,什麼運動鞋、帽子、手套、外套等應有盡有。客人一進店,劉導馬上忙碌起來,悄悄將旅行社的記賬單遞給店裡的收銀員,隨後開始陪客人一起逛店。逛了約五六分鍾,劉導便來到收銀臺前『盯單』。

  一位試穿黃色外套的女游客指著價簽開始跟老板娘討價還價,『180元太貴了,便宜點兒。』幾個回合下來,最後這件外套以100元的價格成交。女游客到款臺交錢,劉導給收銀員遞了個眼色,收銀員馬上把這個游客的票據單獨放在一邊。

  接著,又有7名游客在店內買了外套、運動鞋、帽子等,他們的票據都被收銀員單獨放在一處。游客上車後,記者跟隨劉導去簽單。只見賬單上注明,我們團一行15人共消費了1000元。出門時,劉導悄聲對記者說:『這趟賺了200元。』按行內規矩,游客進店後,導游和司機各提消費額的20%,月底就可領到錢。

  『導客』第三天:遭遇投訴

  地點:太陽島、東北虎林園、東北土特產商店

  當導游賺回扣自然高興,但弄不好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用劉導的話說:『現在的游客都特精,一不小心就投訴你。』就在記者當實習導游的第三天,記者所帶的團發生的小插曲令劉導生出一身冷汗。

  這天,記者隨劉導按行程陪游客來到了太陽島。游客玩得很盡興,接下來,有15分鍾自由活動時間。這時,兩位40多歲的女游客來到一家飲品店,要了兩小杯熱飲、兩串糖葫蘆,結果被店家要去了80元。游客找到服務員理論,服務員說,一杯熱飲30元、一串糖葫蘆10元。游客大怒,『你們這不宰人嗎?』劉導勸了半天,游客還是怒氣難消,當即就把投訴電話打到了消協。

  雖說這次進店和我們無關,屬游客自行消費,但有了這個小插曲,司機老李和劉導都比前兩天更謹慎了。按行程,當天最後一站應該是東北土特產商店,但因為這家店和第二天要進的俄羅斯商品店就在同一條街道,而且兩家店沿街相對,為了不讓游客感覺到我們原地『打轉兒』、頻繁進店,進東北土特產商店前,司機老李特意走了一條小道,從後面那條街輾轉拐到店門前。

  『導客』第四至第五天:又賺了一筆錢

  地點:龍塔、國際會展體育中心、果戈裡大街、俄羅斯工藝品店

  接下來的兩天,記者又隨劉導帶著游客游覽了龍塔、國際會展體育中心、果戈裡大街等景點。在進本次行程的最後一家店———俄羅斯工藝品店時,由於經過前一天的潛心安排,此次進店終於沒惹來游客的不滿。進店前,司機老李特意走出一條和前一天完全不同的路線,下了車後,遠道而來的游客誰也沒察覺我們又來到了昨天那條街道,進店後,在劉導的導購下,這批游客又消費了700多元。

  離開店後,劉導對記者說:『這些進店的單子都得拿好了,回去咱得跟社裡報賬呢!』記者問:『如果游客不同意進店,怎麼辦?』劉導說:『那也必須進。這些店都是旅行社安排的,如果咱們給漏了,拿不到提成是小事,還會被社裡處罰,按人頭至少要每個游客扣5元錢。』

  『導客』最後一天:游客感覺上當了

  地點: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可以說是哈爾濱最有吸引力的景點之一,但在很多旅行社的行程安排上,中央大街都是最後一站。為啥這樣安排?面對記者的不解,劉導解釋說:『中央大街這一帶店面太多,賣啥的都有,又都不是咱們旅行社的簽約店。如果第一天就帶游客來這兒,游客在這一帶把該買的東西都買完了,這趟團不就帶砸了嗎?咱後幾天還上哪兒賺回扣去?』記者暗暗佩服,導游看似不經意的安排,裡面都有門道兒。

  就在即將把這批游客送走的最後一站,游客們對中央大街兩側的保護建築如教育書店、馬迭爾賓館等建築藝術贊不絕口時,發生了一件令游客和劉導都十分尷尬的事———先前,游客在時裝店買來的運動鞋突然開膠了,鞋幫的『裡子』也被磨破了,游客大呼上當。另一位游客見狀也跑來對劉導抱怨:『在先前那家店買的手套昨天都開線了,露出了指頭,這是什麼貨呀?』劉導見狀,趕緊安撫,把責任全部推給旅行社。鞋開膠的那位游客來到中央商城又買了一雙新皮鞋,這次劉導自然沒拿到一分回扣。幾位游客滿腹牢騷地上了飛機。

  6天的實習導游經歷結束了,屈指一算,這趟帶團劉導一個人就賺了500多元。對於記者這個實習導游,劉導還沒忘了進行經驗總結———這個季節,還不是最好的季節,旺季時個別團一個行程下來,導游就能得兩三千元回扣;活兒好的時候,有的導游一個月能賺上萬元。當然,淡季時,很多導游也可能沒團可帶。劉導慨嘆:『前幾年,和旅行社簽約的店鋪少、商品檔次高,很多南方客人樂於在哈消費,每筆單金額都不小。現在個別店家的貨越來越糟爛,游客也越來越精,導游的錢越來越不好賺了。』

  編後話

  如今,美麗的哈爾濱得到了越來越多外地游客以及很多國外游客的青睞,游客在這裡見識了『東方小巴黎』的神韻。但是,國內旅行社的通病———從游客購物中賺取回扣,在哈市旅行社身上也有顯現,特別是個別旅行社和個別導游見利忘義,為了賺取回扣可謂絞盡腦汁,這成了冰城美景之外的一道瘡疤。

  『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為了揭露這種行為,我們策劃了這次行動,旨在將黑旅行社和黑導游的做法予以曝光,讓黑幕暴露在人們的視線中,進而推動行業規范的建立和完善,在呈現美麗家鄉的同時,把我們的城市精神和市民風貌也都完美地展示給游客,真正讓哈爾濱聲名遠播。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