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7日電 日前,由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制造的國產首臺100萬千瓦超超臨界鍋爐——華能浙江玉環電廠1號機組鍋爐所有部件全部產成。該鍋爐是國內目前最大容量的電站鍋爐,在國際上處於先進水平。玉環1號的順利產成,標志著我國電力工業技術裝備水平和制造能力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成為我國電力行業發展的又一裡程碑。
作為國家『863計劃』中引進超超臨界機組技術的依托工程,華能玉環電廠規劃裝機容量為4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機組,機組采用『技術引進、聯合設計、國內制造』的方式,鍋爐由哈鍋制造。 2003年11月19日,哈鍋與華能國際電力股份公司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式簽訂了浙江玉環電廠4臺100萬千瓦超超臨界鍋爐機組供貨合同。華能玉環項目作為國家重點工程,創出了多項『全國之最』。機組的主蒸汽壓力達到26.25兆帕,主蒸汽和再熱蒸汽溫度達到600℃,是目前國內單機容量最大、運行參數最高的燃煤發電機組。而且,在機組性能方面,熱效率高達45%,比亞臨界機組提高4%,比超臨界機組提高2%;單位發電煤耗為272.9克/千瓦時,比超臨界機組低7至11克/千瓦時,比亞臨界(60萬千瓦)機組低18克/千瓦時;鍋爐機組的設計采用低NOX燃燒器及日本三菱公司的先進燃燒技術,NOX排放更低;機組在燃用低硫煤的同時,同步建設了脫硫、除塵等工程,排放指標均遠低於國家有關標准。
玉環項目代表了我國目前裝備制造業和發電行業的最高水平,得到了國家各電力企業的高度關注。據哈鍋有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對哈鍋來說既是機遇,也是對整體技術實力、制造實力和企業信譽的最嚴峻的考驗。全新的爐型、全新的設計、全新的工藝,從技術准備到生產制造,可以說處處都是挑戰。在引進日本三菱技術基礎上,他們結合國情、廠情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難關:四級過熱器出口集箱和主蒸汽管道用SA-335P122材料為國內首次應用,其焊接難度很大,按照日方選定的焊接材料和工藝,根據哈鍋目前的設備情況,很難達到要求,並且焊接效率極低,無法滿足生產周期的要求。為解決生產急需,哈鍋不等不靠,立足自主創新,成立了聯合攻關組,對P122材料的焊接工藝評定進行攻關。攻關組打破了日方原有焊接工藝和焊接材料的局限,大膽采用埋弧自動焊工藝和焊接材料,經過兩個半月的艱苦工作,終於完成了3項關鍵的工藝評定,工藝評定結果全部合格。生產實踐表明,對於直徑559毫米厚度102毫米的環縫來說,哈鍋平均一條焊縫的焊接時間為1人12小時左右,與日方2人15天一條的焊接工藝相比,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並創造了28條環縫全部100%UT和100%RT檢查一次合格的奇跡。
玉環1號機組鍋爐順利產成,標志著哈鍋在國內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鍋爐領域率先突破,也標志著哈鍋已完成了從亞臨界向超臨界、超超臨界鍋爐生產的轉型,具備了大批量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