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方案最佳 繞行浪費巨大 6日省交通廳原副總工程師、松花江公路大橋的設計項目負責人、全國五一獎章獲得者張棣威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隧道方案是最佳環保方案。 據他說,哈爾濱繞城高速公路東北段穿越天恆山的線位,布局合理、線型順暢、與城市二環和三環之間間距適宜、與城市的發展方向和戰略布局相吻合,對天恆山影響最小。若改線繞行,不符合已批准的城市總體規劃和高速公路網體系規劃,將會破壞城市總體規劃的布局結構,使環路與城市距離過遠,會增加車輛運輸成本,造成環形高速體系對城市交通的服務能力減弱等功能性問題,還會造成與已開工的水泥廠松花江大橋(暫名)和已建成使用的哈同互通立交銜接困難等問題。 據介紹,哈爾濱繞城高速公路是2004年國務院批復的全國高速公路主骨架和黑龍江省『一環五射』的高速公路系統重要的環形樞紐。該線位是省市政府有關部門多次現場踏察、研究、論證和比選的結果,是按照國務院批准的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並且通過交通部項目可行論證和國家環保總局環評審批。天恆山隧道線路走向是省交通廳與哈爾濱市城市規劃局經過長達5年時間的反復研究確定的。目前該環路三分之二的路段已經建成通車,東北段也已完成了設計、論證、報批等全部前期工作,交通部的配套資金已到位,跨松花江大橋已開工建設,銜接松花江大橋和東北段的哈同互通立交已經投入使用。 張棣威說,改線繞行,將廢棄剛建成投入使用的哈同路互通立交和東南段東風至曲家屯之間3公裡多的高速公路,造成已建成通車的立交橋和部分公路工程被廢除。同時,繞行路段還需新征用基本農田28萬多平方米,重建一座樞紐式互通立交,增加高速公路裡程約6公裡,初步估算造成經濟損失約6.5億元。同時,重新報批手續和重新設計需要很長時間,將無法完成國家和省政府重點工程的建設目標,影響環路通車,影響大冬會進程,影響未來國家對哈爾濱市交通事業的補貼投資政策。 張棣威認為,改線繞行將形成近10公裡高速公路包圍天恆山風景區的格局,對天恆山風景區的環境造成更為不利的影響。采用隧道方式穿越天恆山,隧道長度只有1700米,距離山頂約40米,建成後僅在兩側留有進出口,對風景區生態環境影響會更小,是最合理、最節省、最可行的辦法。目前,國內許多大城市在城市道路建設中,都采用隧道方式穿越著名風景區,創造了一種既能保證交通暢通,又不影響風景區生態環境的最佳模式。該隧道只要搞好綠化等設計,不但不會對環境和景觀造成影響,還會在天恆山風景區形成一道靚麗的景觀。 據省交通廳有關人員介紹,天恆山隧道工程經過國家、省、市有關部門審批,以BOT方式由中鐵十三局承攬修建,總投資18億元。□本報記者 夏紅 本報首席記者劉謙 新聞背景 【多位專家呼吁】 保護天恆山 高速應改線 近日哈爾濱市城市規劃局組織有關專家召開了『哈爾濱繞城高速公路東北段改線論證會。多位專家同意繞城高速東北段改線。 破壞自然資源 東北林業大學聶紹荃教授表示,天恆山是哈爾濱的第五階地,這樣的地形在全國很少見。天恆山作為自然體,價值是無法估計的。天恆山的價值不能和原本就有古跡的地方相比。天恆山不僅作為自然景觀,將來建設成旅游區,而且是城市的樂園,是安全島。目前計劃修建的隧道兩邊植被保持很好,有約1萬平方米,如果修建隧道就會破壞植被。 東北林業大學馬建章教授說,天恆山是哈爾濱市區內唯一的一座自然山脈,對哈爾濱非常重要。哈爾濱需要更多的綠地,這有利於哈爾濱市改善生態環境。 黑龍江省科院自然資源研究所韓日午研究員指出,天恆山要保護好,對保持生物多樣性、對旅游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 哈爾濱工業大學張傑教授表示,天恆山作為自然資源景觀,對於哈爾濱來說是非常寶貴的,我們必須保護好。天恆山是哈爾濱市一個難得的綠色城市生態屏障非常難得。從保持天恆山自然環境完整性角度,怎樣保護都不過分。 在今年的黑龍江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路則民等12位代表聯名提出《關於改變哈爾濱繞城高速東段路線走向》的議案。人大代表認為,原設計方案將嚴重破壞天恆山自然景觀。位於半空中的高架公路、根根橋墩以及收費站和服務區的建築與周圍的自然環境極不協調,穿山而過的哈爾濱繞城高速公路將極大地影響風景區的原貌。隧道進出口的開挖,將進一步危害局部山體穩定,並可能引發塌方、滑坡、軟土層滑移等不良地質病害。立足長遠,繞山而行將保留下一座完整的自然山脈,保護了一大自然景觀。
影響城市發展 有人大代表認為:哈爾濱已確立了『北躍西擴、南延東優、中興外聯』的城市空間發展思路。隨著『哈東新區』的開發建設,天恆山地區將成為哈市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得哈市東、中、西部均衡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中的天恆山旅游風景區,將成為哈市又一旅游勝地,如執行原方案,景區中的臥龍寺及滑雪場建設都將停止。 哈爾濱市政工程設計院李樹彬院長指出,根據哈爾濱的遠景規劃,東部要增加個新城。現在四環路修建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將來的影響將非常大。 東北林業大學馬建章教授認為,如果按照原修路方案實施,在高速公路兩側是農民主要的生活區和作業區,依據高速公路建設要求,公路兩側將建設隔離帶,限制通行,群眾生產生活將極為不便。並且公路兩側330米控制線更浪費了有限的土地資源。環境保護是國策,也是項目決策第一重要條件,按照科學的發展觀,經濟利益應服從環境利益,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改線意在長遠 東北林業大學馬建章教授說,改線方案要比穿山方案好。為保護一座山脈和生態環境,繞線行走是非常必要的。 黑龍江省科院自然資源研究所韓日午研究員說,繞行天恆山會多花錢,但這部分投資畢竟是有數的,從長遠的角度和給子孫後代的影響來看,保護天恆山的效益是不可估算的。改線對哈爾濱將來的發展都是有好處的,我們不應局限於一個專業技術來考慮問題,而應從哈爾濱整個發展來考慮,所以修路應最大限度繞開天恆山。 哈爾濱市政工程設計院李樹彬院長指出,改線雖然使線路裡程增加了,但節省了修建隧道的投入。廢棄的3公裡道路,可以做為哈東工貿區內道路使用,從長遠考慮,四環路繞行天恆山對哈爾濱今後發展有利。執行改線繞行方案為哈市未來的擴展預留足夠的空間,增加近50平方公裡的城區面積,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 據悉,哈市道外區政府也向有關部門提出了保護天恆山自然資源,哈爾濱繞城高速公路東北段局部線位調整的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