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1日電 黑龍江墾區農業生產管理部門近日提出和落實六項綜合措施,要求全墾區乾部群眾,努力克服春播期間乾旱等不利因素和困難,千方百計確保今年農作物播種面積3400萬畝,糧豆播種面積3000萬畝,實現糧豆總產200億斤,力爭210億斤,向國家提供商品糧180億斤的奮斗目標。
加強機制創新,提高土地規模經營效益。全面落實黨中央提出的『三農』政策,積極在黑龍江墾區推進『兩田一地制』農業承包形式,堅持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原則,向提高土地規模經營要效益。加快規模化、專業化、機械化家庭農場建設,突出家庭農場的經營地位,使其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的經營主體。
搞好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提高糧食生產效益。今年黑龍江墾區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基本原則是:『優質、高產、高效,擴大水稻和玉米種植面積,經營好經濟作物,在提高糧豆品質、突出作物特色、提高經濟效益上下功夫』。。
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提高抗災減災能力。抓好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等地區農場的地表水的開發利用。抓住國家對黑龍江、烏蘇裡江和興凱湖『兩江一湖』大型灌區項目將要啟動的契機,以灌區建設為重點,充分利用國境界河水資源優勢,加快興凱湖、綏濱、八五九等農場灌區的配套設施的建設步伐。大力推廣水稻節水灌溉技術,抓好防洪治澇及抗旱工程建設。做好人工增雨防雹工作,使黑龍江墾區自然災害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加強自主創新,推進科技進步。推廣『水稻葉齡診斷技術』1000萬畝,『超級稻』高產栽培技術180萬畝,保護性耕作600萬畝,行間覆膜和保護地栽培300萬畝,測土配方施肥1500萬畝,節水灌溉160萬畝,大豆根瘤菌200萬畝等。
提昇作業標准,不斷提高農作物的品質和效益。今年黑龍江墾區繼續開展農業標准化達標年活動,以『備耕看准備、春播看質量、夏管看長勢、三秋看標准、全年看成效』為主要內容開展競賽活動,提高黑龍江墾區的農業現代化作業水平,使黑龍江墾區農業標准化工作始終走在全國前列。
加強基地監控,搞好北大荒綠色食品基地建設。加強15個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示范基地農場和兩個黑龍江省綠色(有機)食品示范園區的建設,率先推行農產品質量追溯工作,提高黑龍江墾區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標准化生產水平。逐級培訓檢查認證人員、管理人員和生產技術人員,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和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生產隊伍,為黑龍江墾區農產品安全生產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