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4月12日電 61歲的曹洪庫是退休乾部,自1989年起,他搜集、收藏了哈爾濱市歐式建築的門、窗、欄杆、樓梯扶手、雕塑等百餘件。此舉目的是把這些已消失的老房子的『建築符號』保留下來,供市民欣賞,為專家研究建築史提供『活資料』。
收藏始於一扇『老哈站』窗戶
1989年初春,曹洪庫在朋友家看到一扇閑置的窗戶。朋友說:『這是1959年老哈站拆扒時我父親拿回家的,留個念想。』同時留下的,還有一扇站長室的房門。曹洪庫查資料得知,原哈爾濱火車站建於1903年,是建城初期的大型建築之一,屬『新藝術運動』建築風格的代表作。
進一步考證後老曹發現,哈爾濱市的歐式建築數以百計,許多風格獨特的建築,特別是門、窗、欄杆、雕塑等『建築符號』,給哈爾濱增添了無窮魅力。上世紀80年代末,一些老建築被拆除,曹洪庫感到十分可惜。從此,他不惜花費微薄的工資收藏被拆除建築部件。此舉感動得朋友主動將自家保存的老哈站門、窗贈送給老曹。
蹲守10天得到『雙合盛』大鐵門
自從迷上收藏老建築零件,曹洪庫一有工夫就走街串巷看老建築,研究它們的不同特點,拍攝照片留作資料。發現有老建築准備拆除,就全程跟蹤,收藏關鍵零部件。1990年春,他在買賣街看見一座平房寫了『拆』字,一打聽,一老者說:『這裡是雙合盛總部,拆了太白瞎了。』曹洪庫請教專家獲知:1915年,哈爾濱各界開展抵制日貨運動,愛國商人張廷閣從海參崴回國創辦了雙合盛制粉廠。後來,雙合盛無限總公司屬下大企業擴張至4家,成為哈爾濱民族工業的代表。
在拆除雙合盛總部的日子裡,曹洪庫連續10天蹲在工地,搜尋要收藏的物件,洽談收購價格。他最看好的雙合盛院門,單扇一噸多重,門扇、上下配套部件都由鑄鐵件?制成的,造型美,工藝精良,光是鐵門的上下門軸碗,就有20多個部件環環相扣,獨具匠心。在運輸兩扇大鐵門時,8個壯漢一起下手,鐵門紋絲不動,又加了8個人,纔勉強抬到車上。在拆扒雙合盛過程中,曹洪庫收藏了院門及部件、房門、木窗、鐵欄杆等十多件,花費了他4個月的工資。
獨特收藏受到建築學家稱贊
十幾年間,曹洪庫轉遍了全市的歐式建築,投入數萬元,並在郊區租房子存放收藏的老物件。現已拆除的20多座有特色的老建築,門、窗、欄杆、扶手、雕塑等他都有收藏。說起這些建築的風格,藏品種類、造型特征,曹洪庫都如數家珍。前幾年,哈爾濱市出臺了保護建築法規,200多座歐式建築列入保護名單,曹洪庫收藏的建築物件更加珍貴。對此,曹洪庫一直在尋求辦一所『哈爾濱老建築博物館』,他願無償把藏品捐獻出來。
聽說曹洪庫專門搞老建築物件收藏,業內專家紛紛登門參觀、鑒賞,對他的藏品愛不釋手。有些從事歐式門窗、鐵藝開發加工的商家,想出資收購曹洪庫的藏品,都被他拒絕。
著名建築學家、哈工大教授楊世昌對曹洪庫的收藏稱贊說:『這些藏品,對研究哈爾濱百餘年建築發展史,對建築界借鑒、吸取歐式建築精華,對讓更多的人增強保護老建築意識,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