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采訪團成員在遠東木制品有限公司筷子廠了解工人工作情況 |
東北網4月15日電(記者 印蕾) 多年前,著名作家周立波的一部《暴風驟雨》使尚志市元寶村出了名;周立波筆下的元茂屯以元寶村為原型,北方土改文化資源無疑是該村的無形資產和巨大財富;多年來,元寶村堅持走工業立村富民之路,從『光?屯』一躍變成『小康村』而再次引人注目。『百名記者下基層』第一組成員15日走進尚志市元寶村,關注《暴風驟雨》如何再續新篇。
采訪團成員早就聽說元寶村黨總支書記張寶金是帶領村民致富的能人,第一個目標當然是聽張書記講『致富經』。在村委會辦公室,采訪團成員卻撲了空。元寶鎮蘇鎮長告訴采訪團成員,雞東縣委組織部的考察學習代表團昨晚抵達元寶村,此行前來進行新農村建設參觀學習,張書記正在為代表團成員作報告。
於是,采訪團成員決定先到村裡的企業走走。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元寶村已經發展各類企業28家,企業擁有總資產8000餘萬元。在元寶村制筆廠,雖然是周六,車間裡一派繁忙的景象。制筆廠廠長於憲臣告訴采訪團成員,該廠原來是村辦企業,2002年改為股份制。該廠80%的產品出口東南亞和歐洲,年產值1500萬元。在遠東木制品有限公司,筷子廠的生產車間裡,工人們熟練的按照標准將筷子進行分類。車間管理人員告訴采訪團成員,不但有本村人在廠裡上班,很多外地人也在廠裡上班。外地員工可以佔到20%左右。采訪團成員來到工人蘇鳳傑身邊,她告訴采訪團成員,她來自延壽,這個廠是個福利廠,可以接收象她這樣的殘疾人。
中午時分,張書記結束了報告,采訪團成員抓緊時機,找到張書記聊幾句。朴實的張書記說自己是山東口音,說也說不好;也沒什麼文化,不會總結什麼像樣的材料。采訪團成員執意要張書記講講經商,講講財富。張書記表情很認真,『我總覺得做買賣經商誠信最重要。國內的客商也好,國外的也好,都說咱農民最朴實,到時候咱都不能騙人。我今年60多歲了,至今還認這個理……』雖然,張書記總是謙虛的稱自己不善言辭,也許這句話已經道出了關於元寶村財富的『秘密』。
在走興工富民之路的同時,元寶村也很注意挖掘土改文化底蘊。下午,采訪團成員來到暴風驟雨紀念館,重溫土改運動歷史,憶往昔,看今朝。
![]() |
采訪團成員在元寶村制筆廠聽廠長(左一)介紹該廠生產情況 |
![]() |
采訪團成員在元寶村制筆廠了解該廠工人艾厚萍的工作情況 |
![]() |
哈爾濱電視臺記者參與『百名記者下基層』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