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8日電 俄兩國關系步入『蜜月期』,羽翼日漸豐滿的中國汽車企業已經不滿足於零打碎敲地進行整車出口了,散件出口、KD組裝、當地建廠……中國車企正與俄羅斯全面接觸。
作為首批出口俄羅斯的客車企業,浙江中大公司目前醞釀一個新舉措,借助我省一對外貿易公司的渠道優勢,在俄建客車組裝廠,該項目正在洽談中。
而這並非中大公司的特例。關注一下汽車行業,類似的新聞頗為搶眼:奇瑞汽車已選定俄羅斯加裡寧格勒的阿夫塔托爾公司作為在當地組裝、生產和銷售的合作伙伴,2007年將在俄羅斯造車;一汽集團今年將加大對其在俄羅斯卡車生產基地的投入,並試圖將俄羅斯建成一汽整車出口的區域核心基地;哈飛也在積極考察俄西伯利亞市場,探討合作建廠的可能性……
針對國產車不斷爆出在俄選定合作伙伴投資組裝、生產的消息,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汽車選擇在俄建組裝廠屬於無奈之舉。
幫助一國產品牌正在洽談對俄投資建廠的黑龍江省北安市對外貿易總公司張書柏則持有不同觀點,在俄投資建廠絕不僅僅是無奈的被動之舉,而是國產品牌車避免僅僅風光一時,最終達到長久立足俄羅斯市場的主動選擇。他告訴記者,2005年,俄政府出臺了《經濟特區法》,鼓勵外國公司在俄特區投資,包括建立汽車廠等。自2005年4月15日起,俄將61種用於工業組裝的汽車組件進口關稅調低至3%至5%,取消汽車生產設備的進口稅。這些都為我汽車企業在俄投資合作提供了大好時機。事實上,不單是我國企業,目前,『福特』、『寶馬』、『現代』以及『豐田』等都已在俄建立了組裝廠。
毋庸諱言,中國汽車之所以能在較短的時間打開俄羅斯市場,並佔有一定份額,主要原因還是價格上的優勢。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業內人士基本達成共識,我國對俄出口汽車處於起步階段,要做到另闢一片天地,還要跨越出口汽車質量保證、零部件供應、售後服務等諸多門檻。
省社科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宋魁建議,首先要細化對俄羅斯市場調研,加強內部協調和行業指導。我企業在開拓俄市場,尤其是整車出口時,應確保出口產品符合和具備進入俄市場的條件,不能一哄而起。為此,國內相關機構和行業協會等應適當指導、把關和審批。
其二,避免重蹈歷史的覆轍,嚴把質量關。上世紀90年代我部分輸俄假冒偽劣產品影響了中國商品形象,中國制造在俄居民心中的形象曾大受傷害。如果我輸俄汽車不嚴把質量關,萬一因質量原因造成傷亡事故,不僅會毀掉品牌,最終將徹底失去該市場。因此要了解俄羅斯的相關標准和法規,企業以俄羅斯市場為導向安排生產。
其三,完備售後服務體系。中俄汽車領域合作是個系統工程,包括售後服務、零部件網絡建設等。國外汽車廠家一般是先建維修中心,後賣車,中國人往往是賣了車也不建維修中心。我汽車企業要想真正在俄市場站穩腳跟,取得俄消費者的信賴,就必須在俄建立自己完善的售後服務體系。如果零部件的供應和售後服務做不好,中國汽車即使短期內進入了這個市場,也難以在俄羅斯站穩腳跟。
缺陷也即是商機。在俄羅斯市場打拼了十餘年的黑龍江省萬陽集團老總楊曉莉告訴記者,根據她的所見所聞,俄羅斯售後配件市場十分有發展前景,隨著中國汽車出口俄羅斯越來越多,當地市場對售後配件的需求量也在迅速增長。俄羅斯人雖然很看重汽車價格,但在購車時也很關心售後服務,這是對中國汽車質量的考驗,但同時也足以證明俄羅斯很需要中國汽車零部件的供應和售後服務。
企業界已經敏銳地捕捉到這一商機,第59屆中國汽車配件交易會將在哈爾濱召開,其原因就是看好俄羅斯市場。『我們將為中國企業提供一個了解俄羅斯和將產品出口到俄羅斯的機會。』主辦方中國汽車工業配件銷售公司總經理李安平這樣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