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類保護建築外立面已被違法貼上瓷磚。
坐落在文昌街的一類保護建築原貌。
坐落在文昌街的二類保護建築原貌。
二類保護建築也貼完瓷磚,中間還極不協調地建了一座新樓。
原英國駐哈領事館一樓所有隔斷都被打通。
東北網3月19日電 18日是國際古跡遺址日,今年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確定的主題是保護工業遺產。然而,恰在這全球性的慶祝活動的當天,記者接到哈爾濱發電廠工程師蔡劍鋒舉報,坐落在哈爾濱市文昌街的兩座保護建築被擅自篡改。
記者立即趕赴現場。這兩座老樓均為哈爾濱市1997年公布的保護建築,一為一類,一為二類。原為白色牆面,綠色的鐵皮屋頂,木質裝飾為紅色。藍天白雲下,比肩而立的兩座老樓曾是一道極美的城市風景。一類保護建築是新藝術運動風格,與博物館廣場那幢著名的紅軍街38號中東鐵路高級官員住宅幾無二致,被建築專家們定位為極為珍貴的精品建築;二類保護建築曾為東省特別行政區市政管理局局長馬忠駿的朋友丁質初(戊通公司總辦)住宅。上個世紀30年代初,馬忠駿賣掉了大青樓(現為和平?賓館貴賓樓)後,在遷入遁園之前,曾在丁質初家暫住(據馬忠駿之子馬維權介紹)。記者在哈爾濱市檔案館也查到丁質初的家庭地址為營部街1號,就是這個位置。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兩座建築的外立面已全部貼上灰黃色的瓷磚,工人們正在清洗瓷磚上殘留的水泥,並正在用水泥抹窗口。根據《哈爾濱市保護建築和保護街區條例》第十九條規定,對保護建築按照下列規定實施保護:一類保護建築,不改變建築原有的立面造型、表面材質、色調、結構體系、平面布局和室內裝飾;二類保護建築,不改變建築原有的立面造型、表面材質、色調、主要平面布局和部分有特色的室內裝飾。
目前的做法顯然嚴重違背上述法規,記者隨即向哈爾濱市城市規劃局名城保護處舉報。據名城保護處處長趙陽介紹,在該單位動工之初,規劃局就已發現,並由規劃執法監察大隊、名城處、局領導等先後多次前往現場制止,並下了停工單。沒想到該單位竟拒不服從。
又訊 就在17日,記者接到另一讀者舉報,坐落在紅軍街上的二類保護建築原英國駐哈領事館正在進行毀滅性的改造。這座老樓的一樓的西南角曾於2004年失火,但與整體無礙,此後一直封閉。
記者去現場調查後,發現從一樓到三樓的隔斷都被打通,整個內部結構均被破壞,破缺的牆體到處是傷痕累累的創口,室內原本保存完好的獨具特色的裝飾更是蕩然無存。惟有一層入口處天花板還殘留著一些往日遺痕。記者端起相機沒拍幾下就被一個工頭模樣的人制止,他讓記者找公司的頭兒去。問他是什麼公司,他卻說不知,並讓記者立即離開現場。記者在了解到這裡被本市一家著名婚紗影樓買了使用權以後,便向哈爾濱市規劃局名城保護處舉報,他們立即派規劃執法監察大隊去現場制止,並下了停工單。處長趙陽非常氣憤地介紹,這座老樓的施工單位在報批時,規劃局批的是照原樣修繕,並且還沒有下發施工許可證。這種破壞保護建築的違法行為是絕對不允許的。
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劉大平說,這些老樓是哈爾濱為數不多的老建築中的經典精品,非常難得,必須嚴格照原樣保護。如果遭遇違法的篡改,則應嚴格執行現行法律法規,責令其恢復原貌。否則,今後哈爾濱的保護建築的保護工作將愈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