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作大俄電文章 黑龍江省跨國電力貿易邁上新臺階
2006-04-19 09:57:1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陳寶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作大俄電文章 使跨國電力貿易邁上新臺階

  東北網4月19日電 這是中俄兩國經貿發展史上一個歷史性的時刻。

  2006年3月21日,北京。在中俄兩國領導人的見證下,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與俄羅斯統一電力系統股份公司共同簽署了《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與俄羅斯統一電力公司關於全面開展從俄羅斯向中國供電項目的可行性研究的協議》。該協議作為中俄能源合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確定了中俄電力合作的總體目標,規范了雙方電力合作的工作內容,為中俄之間長期、穩定的電力貿易關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在此前的2005年7月1日,國網公司就已經與俄統一電力公司簽署了長期合作協議,雙方就送電方式、送電規模、定價原則、進度安排等一系列重要問題達成了一致。在這兩個協議框架下,兩國有關電力企業正在積極工作,努力促進俄方向中國大規模出口電力。

  消息傳來,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省電力公司)及下屬黑龍江省電力對外貿易公司(簡稱:省電力外貿)的全體員工都倍感振奮。一位業內人士認為,中俄高層形成共識,把跨國輸電項目作為兩國能源領域合作、實現雙方經貿戰略昇級和結構轉型的一個重要產業來推進,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對俄方來說,可以把大量富餘電力資源外銷,獲取豐厚的經濟效益;對中方來說,中俄電力合作規模的擴大,將有力地推動東北地區乃至全國經濟發展。因此一定要抓住機遇,在現有基礎上乘勢而上,作大俄電這篇文章,使我省的跨國電力貿易邁上一個新臺階。

  一個雙贏的選擇期待全新的跨越

  自知者明,知人者智。隨著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商機無處不在,挑戰與機遇並存。一個精明的決策往往能審時度勢,知已彼此,從而站在更高的角度,本著更長久的打算,做出正確的選擇。開展對俄電力合作項目,就充分體現了這種遠見卓識。

  資料表明,我國是當今世界上能源消耗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但能源資源供應總量相對不足,而且大多是以煤為主。2005年,全國煤炭消費量達22億噸左右,其中發電用煤約12億噸,佔一半以上。下一步隨著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經濟發展與資源供應不足的矛盾會日益顯現,這是關系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和將要長期面對的挑戰。特別是近年來,國內一些省份不斷出現了電力供應緊張狀況,一些地方不得不限時限量供電,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民生產和生活的正常進行。

  相比之下,鄰國俄羅斯資源十分豐富,是世界能源產出大國,擁有歐洲最大、世界第四大的電力系統。截止至2004年末,俄羅斯電力總裝機2.167億千瓦,輸電線路總長達258萬多公裡,大部分聯合電網的骨乾網架采用的是220—550千伏電壓等級,年總發電量一直保持在10000億千瓦時左右,其中大型發電站多集中在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僅西伯利亞動力公司一家的年閑置電量就達200億千瓦時以上。

  近年來,中國國家電網公司一直高度重視與俄羅斯在電力能源領域的合作,總經理劉振亞多次做出重要指示,並親自到俄羅斯實地考察,積極促進兩國的全面電力合作,有目標有計劃地推進大規模跨國送電,謀求將雙方的資源優勢與市場優勢進行有機地結合。劉振亞認為,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能源瓶頸制約逐漸明顯,因此必須樹立全球配置資源的戰略思維,積極開發利用境外資源。中國擁有較大的電力市場和發展空間,而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具有豐富的水力、煤炭等資源,充分發揮中國的電力市場和俄羅斯的資源以及兩國的地緣優勢,開展互惠、互信、互利的合作,實現兩國資源的優化配置,無疑是雙方有遠見的選擇,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

  據《中國電力新聞網》報道,俄方將分三個階段向中國大規模送電。國家電網公司即將開展的中俄電力合作的第一階段工作,是通過對目前的交流線路昇壓改造和到2008年建設±220千伏邊境直流背靠背工程,從俄羅斯遠東電網向中國東北黑龍江省網送電,輸電功率為60萬—72萬千瓦,年供電量36億—43億千瓦時;第二階段到2010年,建設±5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從俄羅斯遠東電網向中國遼寧省電網送電,輸電功率為300萬千瓦,年供電量165億—180億千瓦時;第三階段到2015年,建設±8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從俄羅斯遠東電網或東西伯利亞向中國東北電網或華北送電,輸電功率為640萬千瓦,年供電量380億千瓦時。

  從俄羅斯大量進口電力資源,不僅將緩解我國國內電力供應緊張局面,為經濟騰飛注入新的動力,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具有長期而深遠的積極影響。據專家介紹,電力屬於二次清潔能源,如果我們大量從境外電力富餘國家和地區引電,就會大大減少國內一次能源的消耗,有效地降低由於熱力發電而給環境造成的污染,從而帶來一系列的積極的良性反應,有助於我們實現國家『十一五』規劃中確定的各項節能降耗目標,推動國民經濟保持又快又好地發展。

  十四載開拓從無到有購電之路越走越寬

  跨國輸電的美好前景,讓人充滿了期待。而實際上,早在十幾年前,在中俄邊貿還剛剛興起之際,黑龍江省電力行業的決策者就把目光投向了對岸豐富的電力資源。

  1988年6月末,在國家有關部門及黑龍江省政府的批准下,黑龍江省電力工業局在黑河市與前蘇聯簽署了供電意向性協議,明確了以邊貿易貨的方式向中方供電,長期合作20年。1988年月11月初,雙方又在哈爾濱市正式簽訂了《關於蘇方向中方供電、進行經濟貿易合作的技術交流等問題的協議》,並很快就進入了實質性操作階段。

  在當時,不論對黑龍江省、還是對中國來說,跨國供電都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全新嘗試,困難和阻力可想而知。經過漫長而艱苦的前期准備,1992年2月18日,中俄電力部門對布黑(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市至中國黑河市)跨江段開始架線施工。冒著呼嘯北風,在冰封的黑龍江上,參與建設的全體電力施工人員晝夜奮戰,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出色完成了任務。1992年5月29日,俄阿穆爾州電力代表團來哈談判並與省電力外貿簽訂了為期20年的供電合同和供貨合同。杜顯忠副省長和俄聯邦燃料動力部聯合電網中心調度局長莫洛夫出席了簽字儀式。

  1992年7月1日上午11時,在黑龍江畔中俄雙方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剪彩儀式,布黑線合閘送電啦!來自異國土地的電力跨越滔滔黑龍江,源源不斷地匯入中方電網,飽含著龍江電力人的殷殷期望,凝聚了他們無數的心血。至此,歷時長達四年之久的談判終於取得了一個圓滿的結果。這是中俄兩國之間的第一條跨國輸電線路,工程的竣工,譜寫了中俄兩國電力部門在電力領域合作的第一篇章,奏響了兩國電力合作的序曲,為今後的中俄電力合作規模的擴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俄電的引入,也給黑龍江省地方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產生了一系列的積極影響。

  第一條跨國輸電線路的成功投入運營,增強了中俄雙方在電力合作領域的信心,激發出了巨大的熱情。在此期間,大興安嶺地區正處於電力短缺狀態,部分城鎮經常在用電高峰期拉閘限用,周波電壓也很不穩定,嚴重影響工業生產和群眾生活,因此設想從俄羅斯購電解決電力緊張問題。經國家和省政府有關部門的批准,在省電力外貿、大興安嶺電力局和俄阿穆爾州電力投份公司的共同努力下,三方於1994年第四季度開始了合作建設第二條跨國輸電線路的工作。先期進行了實地考察、可研分析等工作,省電力外貿先後與大興安嶺電力局和阿穆爾州電力股份公司簽署了一系列關於合作架線、合作由俄羅斯購電等問題的協議書和合同書。

  1996年7月30日,黑龍江省第二條跨國輸電線路———錫十線(俄羅斯錫瓦基至中國大興安嶺地區十八站)正式投運送電。俄電的引進,保證了大興安嶺地區電網安全穩定的運行,有效緩解了這一地區用電的緊張局面。

  14載不懈的耕耘,結出了豐碩的成果。在國家電網公司的大力支持及在省電力公司的正確領導下,截止到2005年末,省電力外貿已累計通過布黑線和錫十線進口電量近16.5億千瓦,進出口總值折合3540多萬美元,上繳進口環節稅款3480多萬人民幣。跨國電力貿易正逐漸發展成為對俄經貿的一個新亮點,為全省的地方經濟發展做出突出的貢獻。尤為重要的是,作為黑龍江省電力公司的對外窗口單位,省電力外貿通過多年開展對俄電力合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雄厚的技術力量,在國際市場上展示了中國電力誠實守信、勇於開拓的良好形象。

  發揮技術優勢打造環中俄邊境電力產業帶

  專家預測,基於電力系統理論上具有同時性、統一性和廣域性的特點,包括跨國輸電和跨國聯網在內的電網互聯將在21世紀得到更快地發展,從而形成跨國或跨地區的電力市場。中俄之間進行的十幾年電力貿易協作,無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板。

  按照發展規劃,『十一五』期間,我省經濟總量仍將保持快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年均增長10%以上。加速老工業基地振興、建設六大工業基地、推進大項目、建設哈大齊工業走廊,都將進一步促進用電量的增長。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加大對俄石油、電力等能源合作規模,正在成為各方的共識。在黑龍江省的『十一五規劃』關於電力發展規劃中就明確提出:繼續開展對俄購電,進一步完善主乾網架結構,提高北電南送的能力,增加國網的覆蓋面積。

  此次北京『俄羅斯年』開幕式期間中俄雙方關於電力合作簽署的一系列協議,更傳達了一個積極的信號:隨著兩國戰略協作關系的進一步深化,作為中俄能源合作重要的組成部分,電力合作的領域和內容也應不斷深化和拓展。這不僅有利於兩國經濟發展和優勢互補,而且極大地促進兩國能源工業、制造業的快速發展,惠及子孫。有人預言,中俄電力合作的春天已經到來!

  是機遇,更是挑戰。與俄羅斯有著十幾年的電力貿易關系、擁有強大的技術實力和人纔支持的省電力外貿決心勇敢地迎接挑戰,一展宏圖。在國家電網公司、省電力公司的統籌和領導下,目前他們正積極與分布在中俄邊境上的地方政府洽談合作,在條件具備的地區開發新項目,架設新線路,擴大對俄購電規模。准備利用質優價廉的俄方電力,吸引省內外的生產加工企業到黑龍江邊境地區投資建廠,推動地方經濟快速發展,實現企業和地方共贏,達到富民強省的目標。

  根據中俄邊境電網現狀和規劃方案,經反復論證和縝密分析,他們沿著黑龍江省中俄邊境線從北至東,正在研究一批中俄電力合作項目。

  一是進一步擴大大興安嶺地區的電力市場。省電力外貿與大興安嶺電力工業局有著多年的合作關系,並在建設錫十線上曾付出過很大的精力和代價。根據規劃,該地區在『十一五』期間將重點進行木材加工業、磁鐵礦和煤礦業的發展,預計到2010年用電量可達9億千瓦時,最大負荷180MW。據業內人士介紹,為了擴大該地區的電力市場,目前有關方面正在加快規劃建設《嫩江———多寶山———加格達奇》220千伏輸電線路及多寶山、加格達奇220千伏變電所各一座;並規劃對110千伏的錫十線進行昇壓改造(昇壓至220千伏),增加錫十線的從俄購電量。

  二是實現布黑線昇壓,擴大購電量。配合俄方電網技術的改造昇級,在國家電網公司的統籌安排下,省電力公司規劃在今年將目前的布黑線昇壓至220千伏(現為110千伏降壓運行),同時對北黑電網進行改造,屆時這一區域對俄購電量將會有大幅的提高。

  三是加強與虎林、蘿北、綏芬河及東寧等地方政府的合作,充分利用地緣優勢,共同開發外向型出口加工產業。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這些縣市的經濟正處於跨躍式發展時期,為了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實現對俄經貿的戰略昇級,紛紛建設外向型、加工型的工業園區,用電量逐年增多。因此,能否得到優質廉價的能源供應,是當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一個不可或缺的外部條件。跨國電網的建設,本身既是中俄經貿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也為雙邊貿易實現持久的繁榮穩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黑龍江省環中俄邊境線上,一個借助境外優質電力打造經濟隆起帶的宏偉藍圖已悄然繪就。對此綏芬河市政府一位負責人充滿了信心:越來越寬松的開放政策,口岸獨有的地緣優勢,再加上從境外購入的廉價資源,必將吸引來大量國內外的投資者,為邊境的地區經濟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據了解,作為大型國有企業,中國國家電網公司擁有遍布全國的強大電網和雄厚的技術力量,有著多年國際貿易的成功經驗,國際市場上擁有良好的商業信譽;而他們在俄的主要合作伙伴———俄羅斯統一電力系統股份公司也是一家頗具實力的國有企業,並在與中方合作中體現出了積極坦誠的態度和認真負責的精神。有理由相信,兩大跨國電力巨頭攜手,一定會在東北亞經濟圈內上演一臺強強聯合、取長補短,互惠共贏的精彩大戲。

  乘長風破萬裡浪。21世紀的中國經濟快車正開足馬力,隆隆地奔向既定目標。這其中,廣大電力工作者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面對那日益廣闊的市場,為了明天新的輝煌,他們追逐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歇。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