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9日電 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省農墾總局黨委針對基層單位對如何減輕職工種地負擔、深化事業單位改革、改變國企股本結構等熱點問題深化整改,使阻礙企業發展的問題得到初步解決。
生產隊是國有農場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延續下來的一級管理組織,隨著時代的發展,其管理功能逐步弱化,而每年管理費開支三四億元,增加了職工的負擔。先進性教育活動以來,這個局進一步加大了農場內部政企分開和撤隊建區改革,設立了108個社區管理機構和660個管理區,撤銷了2241個生產隊建制,初步實現了政企分開,減少了管理層次,累計壓縮管理人員1.27萬人,減少費用開支4.6億元。通過撤隊建區改革,引導農業富裕勞動力和居民逐步向小城鎮轉移,推動了農業規模經營,加快了農場城鎮化進程,促進了新農村建設,深受基層群眾的稱贊。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事業單位改革相對滯後的問題顯現出來。在深化整改中,局黨委通過精簡人員,提高效能。全墾區事業單位共精簡了169個,精簡25.9%,精簡人員編制3600名,精簡27%。同時,實行事業單位機構編制管理證等制度,防止『精簡、膨脹、再精簡、再膨脹』的現象發生;進一步完善了事業單位人員管理辦法,研究提出了30多條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性問題和解決辦法,保障了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
墾區龍頭企業一直存在著一股獨大、股本結構不夠合理的問題。去年以來,局黨委通過增資擴股、股權轉讓、存量出售等方式,主動與國內外同行業領軍企業聯姻,引進戰略投資者。完達山乳業集團與臺灣統一企業集團於去年7月成功合作,引進資金10億元,從根本上改善了股本結構,徹底轉變了企業一股獨大的經營體制和機制。北大荒商貿集團與國內兩家知名企業合資合作,引進戰略投資2.2億元,使企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昇。由於龍頭企業改革的深化,2005年墾區工業經濟保持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全口徑銷售收入達208.2億元,同比增長37%。通過強力推進國企產權制度改革,一批龍頭企業煥發了生機和活力,提高了整體實力和市場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