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0日電厭學、暴躁、自殺……部分孩子被『網絡鴉片』毒害無法自拔。近日,哈市一名心理醫生,公布了自己的工作日記,其中300多名孩子戒網癮的心酸歷程真實再現,令人觸目驚心。
『我不上學,就想上網!』滿臉不屑的表情。
『不上網,心裡特難受,就想發火!』網癮折磨下成了『小刺蝟』。
『不讓我上網,我就死給你看!』抵抗情緒讓人不寒而栗。
……
2006年4月13日,記者在哈爾濱市第一專科醫院心理門診看到,前來就診的未成年患者中有80%是網絡成癮綜合征。家長流淚的講述、孩子木訥的表情,讓記者為之心痛。據該院院長、青少年心理專家張聰沛教授介紹,『網癮』對未成年人的毒害不亞於『毒癮』。采訪中,他首次向媒體公開自己3年來『戒網癮』的工作日記,其中記錄了全省300多名孩子戒除『電子毒品』的過程。這些孩子中六成以上屬於輕度『網癮』,目前為止治愈率達到50%以上;近四成屬於重度『網癮』,治愈率僅為三分之一左右。相對而言,一些單親家庭的孩子、和老人在一起生活的孩子、以及個性固執、自主性強的孩子,網癮很難戒除。如果孩子和父母的關系協調,如果孩子周圍的老師和同學能給予關懷和支持,孩子的網癮相對容易戒除。
翻開眼前的一本本『戒網癮』工作手記,一幕幕讓人心酸的場景、一段段愛心包圍的故事,還有那些正在接受治療的小患者,讓記者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為此,記者截取了心理醫生工作日記的幾個片斷,希望借此警醒那些正在『網絡毒品』邊緣徘徊的未成年人及其家長們。
激勵法
實現『他願』擺脫網癮
時間:2005年11月17日9:30
患者:同同,13歲,男孩,上小學六年級,由媽媽領著從阿城專程來哈看病。
同同從一年前開始上網並迷上『網絡游戲』,最近的幾個月對游戲的癡迷程度突然昇級。上課時頭腦裡都是游戲中的場景,一天不上網就覺得百無聊賴,休息日上網時間高達10小時。半年裡,同同的成績下滑了15名,與同學的溝通也越來越少。
醫生手記——
醫生:『小伙子,真的不要前途了嗎?』
同同:沈默。
醫生:『除了上網,你還有什麼愛好嗎?』
同同:『四驅車。』
……
我初步診斷同同是輕度網絡成癮綜合征,能夠配合治療。因此,我為他擬定了一套待幣療法,又稱激勵法。通過設立『個人賬戶』,控制上網時間,療程為4個月。
第一個月,每周累計上網不超過10小時,每超1小時扣10分,每少上1小時積攢10分(每分相當於1元錢,積攢到一定數量,可以買四驅車。)。第二個月,每星期上網不超過7小時(分值比第一個月遞增一倍)。第三個月,每星期上網不超過5小時(分值仍舊遞增)。第四個月,鞏固成果。
第一天,我一直看他玩但不打擾他,只見他兩眼發直,屋裡的一切聲響絲毫不會影響他。4小時後,我命令他下線。『再讓我玩會!』同同喊道,小手還不停地擊打鍵盤。
『別忘了約定!』我和同同的父母異口同聲,語氣非常堅定。在嚴厲的目光下,同同眼裡含著淚水戀戀不捨地關了電腦。第二天,同同的媽媽告訴我,我走後,同同躺在床上翻來覆去,一直到零點纔入睡。
三天後,同同上網時間累計超過10小時,但是,我發現同同關機後入睡不再困難。兩周後,同同累計被扣了30分,但出現了好轉契機。1個月後,他扳平了分值。三個月後,同同買了5臺四驅車。復查時,我發現他比以前開朗了,精神頭也更足了。四個月後,我發現同同精力集中,可以坐下來看書,成績開始回昇。
心理醫生手記中記錄,同同的網癮因為發現及時,所以容易戒掉。像同同的這種情況,家長通常都可以使用這種激勵辦法,來滿足孩子的另一個願望,同時,加強和孩子的溝通,多領孩子到戶外活動,甚至去旅游,以此來幫助孩子戒掉網癮。
強制戒癮
『絕望中』重新找回自我
時間:2006年2月20日15:10
患者:婷婷,16歲,初中三年級,被『關起來』強制『戒網癮』21天。
兩個月沒洗過澡,沒洗過臉,吃在電腦旁,睡在電腦旁,根本不上學。母親哭著跪地哀求她別再上網,對此她無動於衷,兩只眼睛直愣愣地盯著電腦屏幕。
醫生手記——
2月20日,婷婷所在網吧發生了一起爭執,她被牽連帶進公安機關。我建議,不要將婷婷接回家,借此機會強制『戒網癮』。當天下午,婷婷被送到了我們醫院,並被『關進』了病房,24小時由醫護人員看護。
連續三天,婷婷的情緒異常激動,強烈要求放她出去上網,甚至還罵人打人。第四天,婷婷的心理防線開始動搖,向醫生詢問何時可以出院,媽媽爸爸哪去了。接下來的7天,婷婷有些堅持不住了。『我的媽媽爸爸呢?他們是不是不要我了?他們知道我在這嗎?』但是,她仍舊表示出去後還想上網。17天過去了,婷婷的心理防線終於崩潰了,她哭著對我們說:『求求你們,快讓我的媽媽爸爸來救救我吧,只要讓我出去,我再也不上網了,我一定好好學習,讓我做什麼都行!』
接下來的4天裡,婷婷幾乎天天哭著求醫護人員。這時,我認為時機成熟了。在第21天,我讓婷婷見到了自己的父母,她抱著他們痛哭流涕:『求求你們帶我出去吧,我想回家,我以後一定再也不上網了!』婷婷出院了,到目前為止,她沒有反復。
心理醫生在工作日記中指出:網癮和毒癮一樣難戒,強制戒網癮的成功幾率僅為50%,而且一些孩子還會有反復的情形。因此,即便是暫時給孩子戒除了網癮,家長一樣不能掉以輕心。
頑固網癮
反復發作中矛盾昇級
時間:2006年1月10日上午
患者:亮亮,男,15歲,初中二年級學生,戒網癮兩次失敗,且上網越發瘋狂。
拒絕配合治療,無論問他什麼問題,他都無動於衷,始終帶有抵觸情緒。經過強制戒網癮治療,當時好轉,出院後就反復,且有過一次自殺史。
醫生手記——
醫生:你想不想戒掉魔獸(網絡游戲)?
亮亮:沈默。(一副無所謂的樣子,目光裡帶有藐視。)
醫生:真的不想要未來了?
亮亮:沈默。(目光斜視,心不在焉的樣子。)
醫生:你先出去一下,我和你父親單獨談談。
亮亮:未語。(立即起身,推門而出,門被重重地關上。)
我望著亮亮的背影,感到非常無奈。他是一名典型的頑固型網癮患者,這次是他第三次戒網癮,是家長強制來的,因此抵抗情緒重。
我曾經為他強行戒過網癮,讓他住了3個星期醫院。一開始,他特別瘋狂,踢牆踢床,非要去上網,三四個醫護人員共同努力纔將他制服。一周後,他開始『服軟』,要求回家,並且許諾不再上網。兩周後,我們允許他出院。
3個月後,亮亮再度被父親帶到醫院,這次他的網癮更重了。強制戒網癮對他不再起作用,他不在乎醫護人員,每天躺在病床上,以『絕食』進行消極抵抗。這次戒網癮不到一周就失敗了。之後,亮亮開始變本加厲地上網。前不久,我到亮亮家,看到他幾乎成了電腦前的『木頭』,一動不動。
萬般無奈之下,我只好建議暫時用冷淡療法治療。只要他上網,周圍親人就鄙視他,但不反對,采取不予理睬的態度。冷淡他數月後,再制訂下一步的戒網癮計劃。
心理醫生手記中介紹,像亮亮的這種情況經常出現,有時醫生也束手無策,在心痛之餘,只能再次呼吁,盡量不要讓未成年人接觸『電子鴉片』。曾經,一個男孩因為網癮發作,和母親爭執之下竟然跳樓自殺,他的臨終遺言是『我死得不值得!』
心理專家稱
讓耐心和愛心聯合驅走網癮
望著300多名活生生的例子,張教授指出,網絡成癮綜合征的危害正在無形蔓延,未成年人是其中的主要受害群體。其癥狀一般表現為:連續一個月以上每天上網玩游戲4?6個小時;只有上網能得到快樂,無法控制上網的衝動;不上網就會感到煩躁不安或情緒低落,嚴重者還會出現軀體癥狀,如頭痛、出汗、煩躁不安等,但一坐到電腦面前,這些癥狀就立刻消失。他建議家長應盡早發現孩子的癥狀,及時采取『治療』,切忌形成頑固型網癮。
張教授介紹,戒網癮是一個漫長和無奈的過程,需要家長、學校、社會多方的共同幫助,用耐心和愛心重新喚回那些迷失的孩子。同時,他建議,與其艱難地給孩子戒網癮,不如提前防止孩子形成網癮,家長應廣泛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多和孩子交流,使孩子能遠離『網絡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