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1日電 簽下的是生死合同,日工作10小時以上,僅僅幾百元的工資,又常常不能按時拿到;住在年久失修,冬天透風、夏天漏雨的房屋,吃著陳糧;養老、醫療保障是奢望,精神文化權利更是無從談起;渴望著城市的認可和接納……面對農民工的生存狀態,記者的『鏡頭』再次聚焦———
一條鮮活的生命去了,在『救命』的呼喊和呻吟中離開人世。他就死在離醫院急診室不到10米的廁所門口。因為他沒有錢,身在異地,沒人過問。他叫王建民,是我省齊齊哈爾市泰來縣到北京打工的農民。去年12月11日夜,因突發腹痛並吐血,他被連續兩次送進同仁醫院,因為沒錢,醫院拒絕治療,在經過十幾個小時的病痛折磨後……
對此,4月11日央視《東方時空》『時空調查』欄目曾予以播報。
王建民『走』了,走的那樣淒慘。『王建民事件』絕非個案,類似的事件還很多。
前不久,由省總工會牽頭,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省農委等部門聯合對我省農民工情況進行的調查顯示:我省400餘萬農民工,大多數人都在艱難地生存著……
勞動就業權:難平等
據調查,農民工,尤其是在非公有制企業就業的務工人員,企業基本不與他們簽訂勞動合同。尤其在建築企業中,95%以上用工單位沒有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既使簽訂了,也常常是條款中沒有工作時間、勞動報酬等內容,只有要求而沒有應有權利的『霸王合同』,甚至是寫有『工作期間發生事故責任自負』的『生死合同』。簽訂合同的程序,往往是企業主把打印好的條款交給農民工簽字。有的乾脆由管理人員統一代簽。
即使這樣,全省農民工簽訂的這種不合法的勞動合同也只佔23%,農民工基本沒有平等的勞動就業權利。
報酬與工作量:不成正比
農民工工資水平低,勞動時間長。據介紹,按年工作時間8個月計算,2005年我省農民工平均月收入400元。在哈爾濱,10%的農民工沒有休息日,13.3%沒有固定休息日,60%日工作在8-10小時,10%日工作超過12小時。
雖然政府一再采取措施,但拖欠工資現象仍然存在。調查表明,哈爾濱市拖欠工資的佔13%,齊齊哈爾市拖欠工資的佔19%。某路橋集團和建工集團兩家企業共拖欠農民工工資6040萬元,僅2005年一年,路橋集團就拖欠700多萬元,建工集團拖欠1617萬元。
勞務經紀人盤剝農民工的現象也較為嚴重。根據調查,勞務經紀人一般要收取相當於農民工工資10%的費用,而有些勞務經紀人,如賓縣有一個對俄羅斯勞務輸出經紀人,俄方每人每年給付人民幣約2.5萬元,他只給農民工1.2萬元。
社會保障:普遍缺失
在眾多農民工眼裡,繳納保險是件很不合算的事。巨孟春是加格達奇加北鄉農民,經常在外打工。他告訴記者:『我掙的辛苦錢,是為了養家糊口。如果入了保險,每年要交1500元錢,那就等於2畝地沒有了。』
調查表明,我省農民工養老保險參保率只有2.2%,其它保險更是寥寥無幾。哈爾濱市農民工參加養老和工傷保險率僅為1.58%和1.17%;齊齊哈爾市養老保險參保率為6%、醫療保險2.4%、工傷保險27%、失業保險3%、生育保險0.01%。其他城市也大體相當,只有個別企業給農民工部分辦理養老和工傷保險,醫療、失業、生育保險則幾乎是空白。
安全衛生:無從保障
在我省農民工中,年齡集中在19-40歲之間的佔75.3%,即近八成的人為青壯年。他們大多在沒有受到相應教育和集中培訓的情況下進城務工,絕大部分集中在勞動密集型企業,又大多從事苦髒累險差等工種,需要一定的勞動保護措施。然而現實狀況是,農民工中,勞動安全衛生投入少、條件差,勞動安全事故爭議多。
一些用工單位明顯存在著漠視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漠視農民工生命健康安全的問題,安全隱患比較嚴重,尤其是煤炭行業,造成了重特大事故時有發生。以齊齊哈爾市為例,在910份有效問卷中,有9.7%的農民工患過職業病,9%的農民工受過工傷。還有一些用工單位多數不按規定發放勞動保護用品,他們只限於發放工作服和工作崗位必須的用品。
平等社會權:遙遠的期盼
盲流、戳大崗的———諸如此類的語言在一段時間似乎是農民工的代名詞。按現行戶籍管理辦法,農民工即使長期在城市工作,有穩定收入和固定住所也難以獲得城市市民資格。
城裡的孩子基本是按學區就近入學,而農民工子女上學卻要交贊助費、借讀費等額外費用,一個中小學學生,大體每年比城市學生多花3000-4000元。『這些冤枉錢,俺得掙多少年?!』許多農民工發出這樣的感嘆。在有些地方,按現行的學籍管理規定,農民工子女成績好也不能到所居住地城市重點高中就讀。
一些處於城郊結合部的農民工聚居區的疾病防治監測、農民工子女免費防疫、特定傳染病的免費治療沒有部門負責,也沒有納入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