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1日電 種地看效益,這是農民最朴素的市場理論。針對今春我省糧食播種面積進一步提高的情況,省信息中心經濟預測分析處副處長姜明宇告訴記者,經過他們跟蹤調查分析,近兩年我省馬鈴薯和甜菜的種植效益明顯趨好,已遠超過玉米、大豆等主要糧食品種,僅列水稻之後,建議農民朋友應根據實際注意調整結構。
據調查分析,去年我省馬鈴薯平均畝產值已達到495.13元,除去成本外畝利潤達到245.84元;甜菜的平均畝產值已達到481.18元,除去成本外畝利潤達到236.4元。
姜明宇說,馬鈴薯是糧食、蔬菜、飼料和工業原料兼用的高效經濟作物,加工增值潛力巨大,當前無論在國際市場還是國內市場,馬鈴薯深加工都顯示出朝陽產業的特質。我省緯度較高、積溫較少的北部地區,發展馬鈴薯生產優勢明顯。因此,可充分利用當前市場機遇擴大馬鈴薯生產,通過吸引和自建加工龍頭,優化區域布局,帶動農民增收。
甜菜種植效益的上漲也與國際、國內大氣候有關。近兩年,由於石油價格大幅上漲,佔全球產糖量40%的巴西將大批甘蔗用以生產比蔗糖利潤高得多的燃料乙醇,全球第二大蔗糖出口國泰國連續兩年乾旱,甘蔗收成下跌約20%,加上歐盟從去年開始分階段削減食糖出口補貼,造成國際食糖市場供不足需。在國內,佔全國蔗糖產量60%的廣西,為收購到足夠的原料,實行了與市場糖價格聯動體系來提高甘蔗收購價格,以確保甘蔗進廠開榨,這使國內市場糖價由去年10月份的3650元/噸,漲到今年2月份最高價5800元/噸。國際糖業組織(ISO)對2005/06年度食糖供需缺口預測,已由101萬噸調高到200萬噸,而中糖協預測全球食糖生產缺口約為220萬噸。
姜明宇說,馬鈴薯和甜菜生產都是我省的優勢。根據當前變化的市場形勢,各地可以相應地擴大馬鈴薯和甜菜種植面積,並通過產業化之路把它們發展成農民賺錢的金蛋子、金疙瘩,走出我省農業結構的又一步好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