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公園創綠景 街路造綠帶 庭院增綠量 道裡區城市綠化建設大提速
2006-04-26 10:00:42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王世義 隋靜 孫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6日電 哈爾濱市道裡區在今年的城市綠化建設工作中,以普遍提昇、突出重點、打造特色、推出精品、科學管護、持續發展,更好地改善人民群眾生活環境質量為原則,緊緊圍繞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這一主線,點、線、面結合,有效促進了綠化成林、成帶、成景,為實現爭創園林城區的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截止到4月24日,植樹692780株。新陽路景觀大道、經緯街、哈藥路特色街路、紅星廣場、河松、通達片區綠化工程已經結束,各街道辦事處結合實際,對可增綠的居民庭院以達標院為標准,合理密植,增綠增量,共綠化402個居民庭院,收到了顯著效果。

  合理布局科學規劃———

  目標:人均綠地3.75平方米

  今年年初,道裡區根據實際情況,多次組織園林系統乾部職工召開會議,展開深入細致的研討,區長高大偉、副區長郭曉赤,多次帶領相關工作人員反復深入重點景觀街路、特色街路進行了實地踏查,逐步落實和敲定今年道裡區園林綠化工作方案中的具體問題。

  工程啟動前,召開了城市綠化建設工作專家論證會,邀請市城市綠化推進辦公室專家組、技術組和指導組的成員和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圍繞著我區今年城市綠化建設工作的規劃設計以及特色街路、景觀街路如何開展綠化建設等一些專業技術性問題進行了論證,在尊重科學、合理安排的基礎上,確定了綠化工作方案。

  ———以公園、廣場為點,打造特色『綠景』。以適宜創業、適宜人居、適宜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為居民群眾營造適宜人居、休閑的環境。今年,道裡區將對建國公園實施山體綠化,闢建林下廣場,為附近居民創造優美、舒適寬敞的活動空間。松柏生態園打造河洲、河松兩個廣場,栽植高大喬木形成林下廣場,形成安靜休息區域,以植物造景為主,形成綠色景觀。

  ———以街路為線,打造城區精品『綠帶』。今年,打造新陽路景觀大道,主乾街路對枯死、病害嚴重的行道樹進行更新,以樟子松和楊樹為基調樹種,以原有的綠籬相連接,適當密植,提高街路綠化水平,片植組團花卉,形成綠樹成蔭、花團錦簇、步移景異的景觀效果。提檔昇級友誼路、哈藥路、機場路、經緯街等四條街路,形成綠色長廊、四季景觀、機場路綠色景觀大道、一條槭樹特色街路。

  ———以片區、庭院為面,普遍提昇城區『綠量』。今年道裡區重點改造河松片區、通達片區、紅星廣場片區等。保留原有樹木,其它綠地進行整體改造,用植物造景,喬木、亞喬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結合,形成復層的植物景觀和特色林;補植大建河街綠地樹木,整體改造小建河街綠地和與之相臨的建國街小型綠地,形成綠、彩化整體景觀。加密一面街、康安路、兆麟街等9塊綠地樹木;密植經緯街等9條街行道樹;補植72條街行道樹和公園內樹木;全面提高居民庭院綠化水平,402個庭院綠化達標,其中綜合整治50個庭院,建設21個景觀庭院、17個精品庭院。全年計劃植樹19萬株,新增綠地111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27.6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3.75平方米。

  迅速推進層層落實———

  構建科學綠化管理體制

  為了工作目標順利完成,道裡區委、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工作措施,確保綠化建設工作順利開展。

  全市綠化工作專題會議召開後,道裡區委、區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這項工作,區委書記石嘉興指出,建設省級園林城市,是哈爾濱市今年園林綠化建設的目標,城市綠化建設工作今年已經被市裡確定為城管部門的中心任務,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道裡區是全市園林綠化的重點,也是要出精品的城區,各級領導乾部和工作人員要進一步提高認識,真抓實乾,區城管局要把綠化工作當成今年開局的首要重點工作。

  道裡區成立了以區委副書記、區長高大偉為總指揮,區委常委、副區長王春生、副區長郭曉赤為副總指揮的城市綠化建設指揮部,綜合協調全區城市綠化工作,區城管局、城建局、農林水務局、行政執法局以及各辦事處作為成員單位,一並劃入城市綠化工作網絡中。為了保證工作順利展開,抽調專門的工作人員,實行無休息日集中辦公,綜合協調、落實全區綠化工作。

  道裡區在城市綠化建設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注重落實責任、落實任務。為了落實任務,對城市綠化工作進行了任務分解,細化了標准,分工到各個單位。區城管局負責景觀大道、特色街路、景觀綠地的建設與管理,同時對單位、庭院綠化工作進行發動和指導;區城建局負責城鄉路、埃德蒙頓路和50個景觀居民庭院的建設;區農林水務局負責鄉鎮的綠化;街道辦事處以植樹為主,負責居民庭院綠化提檔昇級。區城市綠化建設指揮部相繼與各相關部門主管領導簽訂了責任狀,形成了一級抓一線,一級對一級負責,層層落實城市綠化建設工作責任制的工作體系。

  城市綠化建設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也是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而資金保障是搞好綠化建設的前提。為了籌集所需的資金,除了爭取市裡投入的同時,道裡區還通過社會集資、義務勞動拓寬融資渠道,以優惠政策吸引企業和個人參與綠化建設和管理。加大園林系統機制改革力度,實施市場化運作,設立市場運作融資部門。

  見縫插綠退硬還綠———

  全力打造綠色道裡

  為推進全區綠化整體進度,從3月9日起,道裡區對愛建新城進行了實地踏查,確定了該地區綠化方案。之後還陸續來到哈爾濱商業大學、哈爾濱警備區、哈爾濱理工大學遠東學院等單位,協調指導綠化工作,全力打造『綠色軍營、綠色學校』。在機場路的綠化建設中,與開發區管委會積極進行了溝通,落實了該路段工作。

  針對春季無法進行栽植的實際情況,道裡區改變了往年3月末開始樹木修剪的慣例,從2月20日開始,對行政區域內的行道樹、綠地樹木進行了修剪、清膛拔枝和抹頭作業,使得經過一冬的樹木在春季能夠復蘇再生新枝。區城管局連續出動環衛工人對綠地內的衛生進行徹底清理。

  道裡區還通過普遍綠化,提高綠量。凡有條件綠化的街路行道樹全部補齊,在人行道較寬的街路進行復層綠化,提高街路綠量;動員有綠化條件的單位搞好本單位門前院內及自有生活區的綠化,沒有綠化條件的單位要參加社會的綠化活動,開展多種形式的認建認養活動;在城鄉接合部尋找空閑地植樹形成大片林地,租賃農民耕地植樹建立苗木基地;調整綠化布局,改善城市綠地分布不均的現狀,在商業密集區動員商家,采取門前擺花,見縫插綠,退硬還綠,找空制綠,空間垂綠等形式改善環境。

  長效管理科學養護———

  精細化管理呵護綠地

  道裡區多措並舉,加強綠化管護。在每棵栽植的樹木上,都掛上了寫有樹種、苗源地、樹木編號的樹木聯系牌,進一步強化了樹木檔案管理工作;針對春季風大新栽植樹木根土不牢,容易倒伏的情況,采取了支橕加固措施;針對風大乾燥,易引發火災損毀樹木的問題,區城管局將園林綠化防火工作擺上重要工作日程,園林管理員加大了巡視工作力度,對樹木的樹洞強化檢查、及時填補。

  通過專群結合,強化綠地管理。堅持質量第一,嚴格落實包植保活責任制,認真做好建管交接。以專業管理養護為主,將有一定規模的街路綠地和游園綠地的管理工作進行招投標,其他綠地、樹木組織基層單位專業隊伍適時養護。

  道裡區還發揮全區1500名清掃保潔環衛工人的護綠作用,在做好清掃保潔工作的同時,分路段、包街片、定責任,清理綠地內的衛生。對責任區內的倒伏樹木、風吹截斷樹木及時向園林部門反饋信息,看護綠地、樹木不受人為的損壞,保證常新常綠。

  區城管局定期檢查,使植物保持最佳生長狀態。把日常巡視檢查和『市政110』工作結合起來。建立健全管護制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加強了群眾管理。強力推進『門前三包』責任制,使樹木管理落實到戶,責任落實到人。組織學校、部隊、老年大學等一系列特色管護隊伍,把愛綠護綠作為精神文明教育的一項內容。

  4月15日,道裡區開展了大規模的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為城市增添了一片新綠,掀起了春季植樹活動新高潮。活動在松柏生態園和街道庭院同步進行,共有近3000多人參加,出動義務車500餘臺,栽植樹木10000株,共設立了『勞模林』、『雷鋒林』、『青聯林』、『大學生林』等特色林,栽植銀中楊、窄冠楊、梓樹、丁香、沙棘等12個品種。

  春風浩蕩,新綠如繪。一個城在綠中、道在林中、人在景中的道裡區呼之欲出。

  老城新綠

  因地置『綠』,科學管護,這是道裡區今年綠化工作提供的啟示。

  眼下又到了植樹造林的季節,一個全民性植綠管綠活動正在全市開展。道裡區作為今年的綠化大區,區委、區政府把多植樹、植活樹作為一件頭等大事放在首位,提前邀請專家研究植樹措施,制定可行性方案。通過廣場塑『綠景』,街路建『綠帶』,庭院增『綠量』,達到了見縫插綠、退硬還綠的效果,這對缺乏綠化空間的老城區來說,無疑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好辦法,最大化地提昇了人均公共綠地面積。

  今年,道裡區計劃植樹19萬株,需要綠化70多條街路、400多個居民庭院和公園,數量之多、面積之大都是前所未有。植綠不易,護綠更難,前者可以通過行政命令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大乾快上,後者卻只能依靠長效管理,慢工出細活,要保證樹木的成活率,必須種管並重、科學管護。對此,道裡區通過專群結合,強化綠地管理。以專業管理養護為主,同時依托群眾管理,使樹木管理落實到戶,責任落實到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樹木的管理養護上,道裡區還進行了市場化運作的有益嘗試。他們將有一定規模的街路綠地和游園綠地的管理工作進行招投標,由專業公司進行養護,按樹木的成活率支付管理費用。這無疑是一著全盤皆活的好棋,不僅解決了綠地長效管理的問題,也把政府綠化投資風險降到了最低。新樹有人栽,老樹有人管,通過因地置『綠』、科學管護的舉措,作為老城區的道裡區真正實現了城在綠中、道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綠化效果。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