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讓農民就醫不再犯難 來自林口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調查
2006-04-30 16:20:4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柏森 高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林口縣五林鎮馬西村村民醫藥費報銷公開。

  東北網4月30日電 到今年,林口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已經步入第三個年頭。林口縣農民參合比率由第一年的47%提高到今年的75%,23.8萬餘農民中有18萬加入『新農合』。

  今年,我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范圍再度擴大。4月14日,記者走進林口縣,對該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展開調查。

  參加『新農合』有病不再愁

  五林鎮馬西村村民孟繁榮手捧參合本,臉上洋溢著朴實的笑容。3月份,她的兒媳婦在牡丹江某醫院做剖腹產手術,花了近2000元錢。從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按單病種限價報銷了350元的費用,而且平時去看門診、開小藥可以不用再交錢。同村的劉明霞,丈夫因腦出血住院,住院費花了近萬元。『新農合』給報銷了3000多元的費用,正好可以買化肥和種子。

  據了解,孟繁榮和劉明霞只是林口縣自2003年秋季進行合作醫療試點以來共計8638名受益者中的兩位。新型合作醫療共為8638名參合者支付醫藥費663萬餘元,有近百人享受到了最高封頂1萬元的補償。

  林口縣人均土地面積少,日子大都過得不寬裕,農民最怕得病。林口縣衛生部門調查顯示:縣內有30.3%農民應住院而不住院。小病拖、大病挺曾是農民對待疾病的普遍做法。新型合作醫療部分緩解了農民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的趨勢。

  躺在林口縣第一人民醫院的病床上,看著身邊剛剛出生4天的小寶寶,想到能享受報銷待遇,刁翎鎮農民王丹一臉喜悅:『我們農民現在也和城裡人一樣了。』

  推進『新農合』知難纔能進

  林口縣衛生局副局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蔣振新是該項工作的實際『操盤者』。談起2003年9月份在全縣推行『新農合』所遇到的諸多困難,他仍然記憶猶新。

  為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2003年9月1日起,林口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對『新農合』廣泛宣傳。電視、報紙、宣傳單、講解員……所有的宣傳工具全部上陣。『每天節省六分錢,醫療保障享一年』等等形象易懂的標語通過口口相傳,傳到農民的心坎兒裡。

  同時,將農民所交款項提出部分設立農民家庭門診個人賬戶,為農民到門診看小病買單,買藥可以直接在賬戶中支取。這極大地調動了身體健康農民的參合積極性。

  2004年底,國家、省、市和縣各級政府給農民的參合補助從20元提高到35元,而農民自己承擔的20元降到了10元,農民的負擔進一步減輕。

  完善『新農合』創新是關鍵

  據介紹,『新農合』發展過程中,首先顯現出的便是醫院濫收費、大處方和抗生素濫用的問題。曾發現有病人和醫生合謀,用大處方來套取有限的合作醫療補償資金。為解決這個問題,林口縣農合辦加強了對醫生開方行為的監管,並制定了醫生用藥目錄,嚴禁超標准用藥。農合辦還與定點醫院簽訂責任狀,提出14種疾病對醫院實行單病種限價收費。對於一些如闌尾炎等30種常見病,農合辦每季度累計核算出各醫院單例病種收費均價,然後進行信息發布,來限制醫院的行為。

  對於大額患者特別是外傷患者,都要求熟悉情況的村醫出具病人的身份和病因證明。所有這些方法,均一定限度內限制了小病大治現象的發生。

  為了約束和規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工作人員的行為,農合辦對他們實行定期培訓,以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在具體工作上,實行了限時辦結制,對報銷、轉診和諮詢等具體事宜要當即辦結;對資金撥付、上報信息等工作要按規定時限辦結;對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不得以任何理由拖著不辦和推諉、扯皮。

  去年,在省衛生廳和某計算機公司的支持下,林口縣農合辦在全省率先實現了新農合管理工作計算機化,從而結束了過去手工操作的歷史。計算機具有自動識別系統,像患者身份、用藥明細、醫院級別、轉診管理、報銷比例核算等均會快速得出結果,也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工作人員的人為因素。

  雖然加強了自我約束和自我檢查,但林口縣農合辦也深知『自己刀難削自己把』的道理。前不久,農合辦主動找到了林口縣審計局,要求派出精乾力量對自己及12個鄉鎮農合辦進行專項審計。

  14日,在林口縣五林鎮衛生院大門一側,一張紅榜吸引了幾位來此看病的農民。榜上,是『新農合』最近一次為參合農民報銷的情況。上面標明了報銷農民的姓名、年齡、所患病情、所花費用和所報銷數額等信息。上面還標明了舉報電話,有異議的農民可通過它向農合辦進行舉報。公開化,是林口縣農合辦推出的眾多監管辦法中最有效的一個。

  林口縣副縣長徐麗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新農合』試點工作仍處在摸索和完善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如報銷比率較低、受益面較小等問題,這需要更大籌資規模纔能解決。

責任編輯: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