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違法建築屋主正在拆遷群力堤內的私建房屋。
5月3日,群力堤內的屋主自行拆遷。
5月4日,執法部門對違法建築進行強制拆遷。
東北網5月8日電 7日,哈爾濱市群力新區征地拆遷現場指揮部又組織一次強制拆遷,對群力新區規劃范圍內的私建濫建進行拆除。
截至7日,群力新區拆遷共完成1181戶,總面積84.6萬平方米。
自5月初群力堤及群力新區大開發大建設的大幕拉開,前期拆遷工作全面啟動。依法征地、依法拆遷,政府制定的相關拆遷政策,在確保國家利益不受損失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群力新區百姓的利益。補償與否有規定
為了保障農民利益,同時打擊違法建築,有關部門特出臺了群力堤及群力新區征地拆遷政策。
合法構築物依法補償有標准。按照規定,對群力堤、群力新區征地拆遷范圍內具有合法《房屋所有權證》的房屋,參照《哈爾濱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由評估單位評估作價補償。禽捨果樹依具體情況可適當補償。合法建築不僅可以按標准拿到拆遷補償款,同時,住宅房屋使用人搬遷時,還可獲得按證照登記建築面積每平方米10元的搬家補助費。公企單位、個體戶搬遷時,按實際發生的費用給予搬遷補助費。對於飲用水井、圍牆、地窖、禽捨、畜圈、果樹等附屬物,政府也將根據具體情況依法給予適當補償。
違法房屋拆遷不予補償。對群力堤工程拆遷范圍內沒有合法證照的違法房屋,在5月3日前自行拆除,不予補償;逾期不拆除的,實行強制拆除。對群力新區三環路以東區域拆遷范圍內沒有合法證照的違法房屋,在5月19日前自行拆除,不予補償;逾期不拆除的,實行強制拆除。此次拆遷,還設置了拆遷獎勵辦法,提前搬遷居民可獲獎5000元。自願在農民安置小區購買房屋的,享受購房優惠政策。農民失地不失業
群力新區范圍內共涉及7個行政村,初步統計在冊村民約2430戶,人口約8300人,其中勞動力約5100人。為保障群力拆遷過程中失去土地的農民不失業,維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市政府和道裡區政府采取大力發展運輸、勞務和物業服務公司等措施,為其從城郊向城市過渡做好銜接工作。
有關部門利用群力原來運輸業較為發達的特點,將部分運輸業戶組織起來,為即將展開的群力新區建設做好運輸服務工作。協調運輸隊優先僱傭當地失地農民,並進行技能培訓;其次,成立勞務公司,將一些沒有技術的農民組織起來,加入到群力新區的施工建設當中;新區將成立的物業公司也要求優先錄取當地農民,先培訓,後上崗。
為保障群力新區搬遷居民失房不失居,市房產住宅局在哈雙北路3公裡、青年農場處規劃了34萬平方米的農民安置小區,暫取名『宜居家園』。該小區預計5月底動工,年底施工完畢,將建設住宅3980套。規劃小區將完全按照城市住宅標准施工,水、電、煤氣、有線電視、暖氣等基礎配套設施將全部到位。
對農民購買房屋采取特殊優惠政策,讓農民買得起房、住得起房。為更好地解決群力新區失地農民出路、社會保障等問題,以及妥善安置被搬遷企業,有關部門將在9日前後列出關於失地農民養老、醫療等保險保障方面的『政策菜單』。為使被搬遷企業盡量不受影響,道裡區擬將征地拆遷范圍內的企業集中安置在新榆園區內,目前已有63戶企業准備遷入。嚴打違建決不補償
據行政執法部門統計,拆遷前群力地區私建房屋已達到1116處,面積達到90餘萬平方米。為嚴厲打擊違法建築,不讓私建濫建的人獲利,4日,哈市群力新區征地拆遷現場指揮部發布了『拆遷一號令』,對5月4日前未自動拆除的違章建築依法強制拆除。
據介紹,此次拆遷集中了2000人的拆遷隊伍,哈市所有大型拆遷機械設備都匯集到了群力地區。拆遷采取了從較大的典型私建濫建入手,讓其他人主動拆除私建房屋的辦法。在此期間,群力新區拆遷工程創下的日均10萬平方米的拆遷紀錄,這在哈爾濱建築歷史、乃至全國都是沒有的。僅6日一天,就拆遷287戶、15萬平方米。
據有關人士介紹,拆遷工作將繼續向西推進,一直到四環路位置。預計從10日開始,水務部門即可進入現場施工。同時,指揮部正協商有關部門對困難群體進行安置,對於養殖戶,在四環以外適當地方進行安置。
群力新區位於哈爾濱市城市西郊,松花江南岸,屬於城鄉結合部,東起城市內河何家溝,西至環城快速路四環路;南起哈雙北路、機場快速路、工農大街,北至規劃群力堤,佔地面積2733公頃。該區域是以廢魚塘、廢棄地和荒灘為主體的行洪區、澇窪地。根據國務院批准實施的哈爾濱市城市總體規劃,群力新區總體規劃建築規模約2800萬平方米,規劃人口32萬人,是哈市城區向西、向南拓展的主要方向,極具發展潛力。同時這裡也是私建濫建重災區——從1998年到現在,私建濫建總面積90餘萬平方米。2006年5月,本著保障當地農民利益,打擊私建濫建的宗旨,群力新區拆遷改造正式拉開帷幕。一時間,各種矛盾交織在一起的群力地區吸引了幾乎所有市民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