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9日電(曹秀山 記者 高長利) 『能入黨的都是村裡的能人,他們的腦瓜活,心眼好,願意幫助人。就因為俺家王乃福是黨員,所以我纔嫁給他,嫁給黨員俺心裡有底!』剛剛新婚不久的和平村女青年王發麗這樣誇獎他的丈夫。如今,在牡丹江市東寧縣農村,姑娘找對象首選黨員成了時尚。
自第三批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開展以來,東寧縣道河鎮黨委的18個村支部510名黨員在活動中,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全鎮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在全鎮發展烤煙、食用菌兩大主導產業過程中,農村黨員主動幫助群眾聯系資金,義務出工出力,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聯系產品銷售,切實贏得了群眾的心。從春種到秋收,從資金到服務,誰家有了困難,黨員們主動幫助解決,及時幫助協調,在各個環節都做出了表率。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開展,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日益顯現,群眾真正得到了實惠,對黨員的印象也開始改變了。以往,群眾評價村裡的黨員總說『黨員不黨員,就差兩毛錢』(是指農村黨員交納的黨費)。如今,黨員成了農民的貼心人,『有困難找黨員』成了道河鎮農民的口頭禪。而隨著黨員在東寧縣農村經濟發展上的作用日益突出,農村青年黨員則成了姑娘們心儀的對象,成了『香餑餑』。
黨員素質的普遍提高和為農民服務能力的增強,群眾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並帶起了一股農村優秀青年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熱潮。自活動開展以來,王發麗所在的和平村就有13名優秀青年向黨支部提出了入黨申請。全鎮共有137名年青人提出了入黨申請,人數比以往增加了3倍。在東寧縣農村,入黨成了青年人的向往,黨員也成了受人尊敬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