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北安市『反租倒包』農民不種地也有好收成
2006-05-09 20:39:10 來源:東北網  作者:魏義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9日電(記者 魏義松) 怎麼纔能把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今年北安市開始實行『反租倒包』,由農機合作社出面,把農民手裡的承包地再包回來,農民可以穩穩地拿到包地款,如果農機合作社有盈利,他們還能再得到60%的分紅。在北安市的『反租倒包』試點村二井鎮聯立村已經有52戶農民把地交給了農機合作社,高高興興地當起了『股東』。

  聯立村村民陳艷聖家裡有20畝地,原先自己種一年也就收入2000多元,而且有地拴著乾別的也不專心。今年,村裡的農機合作社一提出『反租倒包』,他就把自己的20畝地拿了出來。他自己心裡有一筆賬:原來自己種大豆,一畝的純利潤也就在150元左右,把地包給農機合作社一畝的承包金就有180元。不用種地還比自己種時多得錢,何樂而不為呢?況且如果農機合作社年底有盈利,他還能有分紅。

  現在,陳艷聖在家附近的磚廠乾活,一年能收入個四五千元。他媳婦在家搞養殖,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二井鎮聯立村總支書記李思奎介紹,目前『反租倒包』的合同是三年期的,如果搞好了以後簽訂的合同將會是永久性的。按照耕地的不同租金從160元到180元不等,而且租金先行付給農戶。農機合作社年底有盈利,他們將拿出60%,按照農民被租土地進行分紅,剩餘的40%作為農機合作社的發展資金。如果遇到了大的自然災害,農戶只負擔40%的虧損。今年,全村已經有52戶的1200畝耕地加入農機合作社的『反租倒包』中。

  『反租倒包』一出現為何就能得到農民的認同,李思奎講者還要得益於村裡農機合作社的發展。聯立村的農機合作是2004年通過競標組建的,國家投入100萬自籌資金59萬,購置的大型機具中主車6臺,配套農機具15臺套,當年總收入33萬元,盈利4萬多元,按股份分給村民每畝1.2元的分紅。正是農機合作社的分紅,讓許多農戶相信『反租倒包』自己能得實惠。

記者在聯立村采訪時,聯立村農機合作社已經開始整地。從農戶手中租來的1200畝地,一臺大型農機具都用不了。他們已經開始多元化經營,大型農機具出去跨區經營,剩下的機器找些修路一類的活乾乾。即使今年是個平年,每畝地也能有100多元的利潤,這樣農戶每畝地就能分得60多元的紅利了。
農機合作社的人員對機器進行檢修
農機合作社的人員對機器進行檢修

  

  雖然已到了春耕時節,在聯立村也沒有人來人往的場面。村長魏緒亭介紹,由於大機械作業村裡的勞力已經有半數解放了出來,村裡的1400多名勞力,已經有五六百人出去打工,52戶參加『反租倒包』的農民中養牛的已經有12戶,其他人家村裡也聯系好了幾個修路的活兒。現在村裡正在聯系建設一個500頭牛的養殖場,到時候村裡的人就都有活乾了。

  據了解,北安市原有村級農機合作社4個,今年還將組建10個農機合作社。『反租倒包』試點結束後,其他農機合作社都可能借鑒開展這種運作方式。

責任編輯: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