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0日電群力新區征地拆遷范圍內將有3463名農民成為市民,他們均可參加城鎮居民養老、醫療保險,並可享受特殊優惠政策。9日,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出臺群力新區搬遷范圍內『農轉非』人員的社會保險政策。
農民搬家後立即『農轉非』
9日,道裡公安分局戶政部門最新調查結果顯示,群力新區征地拆遷共涉及1243戶、3463名農民。這些農民在搬遷和身份置換等方面將享受多部門聯合的『一條龍』服務。農民在搬家、領取補償金後,可立即『農轉非』,身份變成市民後可立即參加城鎮居民社會保險,享受市民待遇。
『一站式』服務辦理參保手續
9日,根據這些『農轉非』人員實際情況制定的有關養老和醫療保險的政策正式出臺。其中規定,凡男滿16周歲至60周歲、女滿16周歲至55周歲的『農轉非』人員均可按國家、省、市有關政策參加養老保險,並可享受『補交15年養老保險』等一系列特殊優惠政策。在參加養老保險後,可按市裡有關政策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同時,符合城鎮居民『低保』標准的,將對其發放低保金。
為了保障這一政策具體落實,道裡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特設群力搬遷農民勞動保障諮詢服務辦公室,將於今天進駐群力鄉政府二樓社會保障中心,為『農轉非』人員提供『一站式』服務。今天起,5名工作人員將深入到各村屯摸底調查,由各村將願意參保的人員名單匯總上報道裡區勞保局,再上報給市勞保局,為其統一辦理養老和醫療保險。失地農民可以撥打電話84348128,進行諮詢。
勞動部門提供免費就業培訓
據調查摸底,群力新區征用農民土地共9849.4畝,涉及的3463名農民中,年齡在18周歲至59周歲有勞動能力的農民約1490人,許多失地農民面對今後就業有心理壓力。市各相關部門本著農民『失地不失業』的原則,迅速為其就業找出路。8日和9日兩天內,道裡區已為失地農民准備了北京、威海等地餐飲服務和保安工作崗位200個、本市工作崗位180個。
今天起,群力搬遷農民勞動保障諮詢服務辦公室即深入到搬遷農民家中,為有就業能力和就業願望的人員進行調查登記。市、區兩級勞保部門將聯系學校和教師,對其進行免費的就業引導性培訓和自主創業培訓,並將根據其自身的就業願望開展各種職業技能培訓,這項培訓將按哈爾濱市相關政策給予培訓補貼。市、區勞保部門承諾,凡群力新區拆遷范圍內有工作能力和工作願望者均能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