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王玉慶:循環經濟大有可為
2006-05-11 13:25:5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唐佳瑛 高天賦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11日電 10日,在哈爾濱舉行的新時期我國環境與對策的報告會上,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王玉慶就我國目前存在的環境問題、保護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以及國家的環保精神和法規做了生動、詳盡的報告。

  王玉慶用三句話概括了我國環境污染形勢:污染物排放總量居高不下,遠遠超過環境容量;環境質量令人擔懮;環境污染事故進入多發期。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長期持續有效的措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惡化這一矛盾的有力手段。報告會後,記者就循環經濟這個話題對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王玉慶進行了專訪。

  王玉慶認為,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包括循環經濟的產業發展模式和區域發展模式問題,根據我國循環經濟內涵和現有實踐探索的經驗,現階段我國循環經濟的產業發展模式可總結為兩個重點領域和四個重點產業。兩個重點領域是指循環經濟的重點是抓住生產和消費領域。四個重點產業是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綠色服務業及廢棄物再利用、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置產業。四者中,生態工業和生態農業是生產領域循環經濟的主體。兩個重點領域和四個產業體系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是互相滲透、互相支橕的,並不能獨立分散地構成各自的循環系統,需要有機地融合。

  王玉慶告訴記者,生態工業是具有較高生態效率,或者說是資源消耗少、經濟效益高、污染排放低的工業體系。根據已有知識、技術手段和實踐經驗,生態工業的建立可以通過以清潔生產為核心的企業資源循環式利用和能量梯級利用,實現生態工業園區內的資源能源共生,建立生態工業網絡。而在農業生產領域發展循環經濟應加強生態農業體系建設,積極調整農業生產布局和產品結構,大力推進有機和無公害農產品,實現綜合利用,促進農業生態系統中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王玉慶說,生態工業和生態農業是發展循環經濟的『源頭』,對經濟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進步的程度依賴性強,短期內全面發展可能會遇到技術和經濟有效性的挑戰。相比較,根據發達國家經驗,消費領域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助推器』,是重要的戰略環節。而消費領域廢棄物的回收和再利用也可以向生產領域源源不斷地提供大量的再生資源,減輕末端處理壓力,拉長產業鏈,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王玉慶認為,循環經濟區域發展模式是在區域基礎設施體系和生態系統支橕下的兩個重點領域和四個重點產業的有機組合和共生。也就是說,只有當一個地區建立了生態工業、生態農業和綠色服務業體系,其經濟增長方式纔能發生根本轉變,纔有可能形成可持續的生產模式,構成不同產業體系之間的循環和共生體系;同時,只有建立了發達的廢棄物再利用、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置產業體系,整個區域的『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循環纔能夠轉動起來,形成可持續的消費模式,並與可持續生產模式對接,構成區域『大循環』。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