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1日電 哈市患有自閉癥的兒童超過2000例,其中六成以上的孩子來自高知家庭。盡管患上自閉癥的孩子日益增多,但很多忙於事業的家長卻並未予以重視,依舊缺少與孩子的親情溝通。
孩子聰明難交流
10日,在我省唯一的兒童自閉癥康復治療機構、『小天使育纔學校』裡,記者見到了5歲的亮亮,他的父母均是在哈市工作的博士級人纔。亮亮也特別聰明,小小年紀就認識千餘個漢字,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不跟人說話,只有熟悉的人拿著寫好的字給他看時,他纔會張開『金口』,亮亮患的是自閉癥。
明明只有5歲,有著一雙明亮的大眼睛,但令人心痛的是,這雙大眼睛總是盯著一個地點,任你在他眼前晃動、在耳邊呼喚都絲毫沒有反應。孫曉坤校長說,這孩子是剛來的,還沒有進行『一對一』的訓練,現在學校收治的自閉癥兒童最小的只有2歲半,從外表看他們都很聰明、健康,但都不愛說話、不願和人交往、自我封閉、情緒沈悶……
親情缺失釀悲劇
在哈市某外企工作的孫女士發現,已經3歲的兒子竟然還不會自己穿衣、吃飯,注意力也不集中。繼而她和丈夫又觀察到,兒子還有口齒不清、性格孤僻、行為怪異等問題。他們的孩子從六個月起就被送到了一個老人家看護,他們一周纔接回來一天。
孫曉坤說,兒童自閉癥患病率在萬分之五以上,多發生在1歲到3歲,男孩佔較大比例。患兒一般開口較晚,就算會說話也很少與人交流,不喜歡出去玩,不微笑,眼神裡看不出他想要表達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患自閉癥的孩子的父母多是高級知識分子或是經商人士,正由於這些父母工作忙,極少與孩子交流,子女患病比例明顯高於普通家庭。
治療需補親情課
據了解,對兒童自閉癥如果不能早發現、早乾預,患兒將會退化到像小動物一樣,不與人交流,沒有情感。患兒2至7歲間經過系統、科學的乾預治療,20%~30%可以做到生活自理,有的還可能擁有一技之長,成功回歸社會。乾預治療主要依靠專門為兒童自閉癥設立的訓練機構,由專業人員來教家長如何對自閉癥孩子進行引導和交流。
孫曉坤說,擁抱、撫摸、親吻、目光等交流對孩子健康的心理發育非常重要。父母應創造更多的機會和時間與孩子相處,每個星期至少要抽出2小時陪孩子。此外,家長不要剝奪孩子玩的權利,讓他們在游戲中懂得與同伴一起分享快樂。這樣纔能有效地預防這種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