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1日電 記者9日從動力區中小企業局獲悉,被稱為改革老大難的哈爾濱林業機械廠改制方案已經由廠職工代表大會通過,林機廠的戰略投資者正與區政府洽談。近期,林機廠到市產權交易中心掛牌時將順利實現資產變現。以林機廠為代表的一批國企順利改制,動力區國企改制從而『清零』。
動力區原有和市下放國有企業共59戶,其中有53戶企業為商業企業,59戶企業資產總額2.28億元,職工10448人。2004年,動力區完成改制企業46戶,涉及資產總額1.2億元,安置職工5300多人,改制企業基本實現平穩過渡。
2005年動力區進入國企改革的攻堅克難時期,13戶涉及資產總額1.08億元,負債總額2.24億元,資產負債率總體為207%%,需要安置職工5148人(不含國有帶集體職工)。面對錯綜復雜的局面,動力區委、區政府決定以國企改革作為發展區域經濟和保持地區穩定的主攻方向,堅定不移推行一企一策的指導原則,攻堅克難取得國企改革全勝,全年支付職工安置費用2.46億元。
改革之初,企業千差萬別,區政府針對改革推進過程中出現的拖欠社會養老保險費等15個重點、難點問題,根據哈爾濱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分別制定了支持國有企業改革的細化措施。區委、區政府提出,要本著有利於企業發展、有利於維護職工利益、有利於調動改革者積極性的原則,周密計劃,精心組織,紮實推進,凡是有利於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有關部門都要支持。
在動力區眾多的改制國企中,林機廠可謂是重中之重,沒有先例可以效仿,常規的工作方式在這裡變得蒼白無力。動力區采取了超常舉措,三個半月實現該廠全面改制,成為全市相同規模國有企業改制的先例。動力區把解決職工群眾最為關心的問題作為突破口,使各種問題迎刃而解。林機廠自有生活區佔地面積1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居住著2600戶居民。每年供暖期都是林機廠最不穩定的時期,一邊是林機廠和區政府東挪西湊搞冬煤,一邊是居民住不上暖房子,職工群眾非常不滿。針對這一情況,在市有關部門的協調下,自有生活區成功移交市供熱物業集團,所發生的880萬元移交費用,列入林機廠改制成本,待土地資產變現後一次付清。市供熱物業集團接收管理後,對鍋爐和管網進行了初步改造,滿足了供暖需要,使職工群眾住上了暖屋子,困擾林機廠和市、區政府多年的老大難問題迎刃而解。自有生活區剝離的同時,二次供水也移交給了市供排水集團,生活區供電剝離問題也得到了解決。人心順了,改制工作大踏步發展,『老大難』轉眼間成為了改制工作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