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創新為雙礦集團助跑加力
2006-05-13 18:59:45 來源:東北網  作者:馬淑芬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13日電 近幾年來,雙礦集團公司以建設數字化礦山和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大力推進技術創新,積極開展科技攻關,引進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努力實踐科技興企戰略,煤炭產量連年攀昇,2005年創下高產1200萬噸的歷史最好成績。

  科技創新已成為拉動雙礦集團經濟增長的主導因素。十五期間,雙礦集團先後完成東榮二礦、集賢礦、東榮三礦改擴建,增能210萬噸/年,先後取得科研、引進、推廣先進科技成果837項,較重大成果103項,獲省、市科技成果34項,申報省長特別獎2項,獲國家專利36項,在全國百強企業排第22位。

  為了增強企業科技研發能力,雙礦集團與多家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關系,形成了產學研相結合的穩定運行機制,先後完成了18項科技攻關項目,其中不乏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

  2003年,雙礦集團與黑龍江科技學院聯合開發超薄煤層特殊復合頂板支護技術,解決了東榮二礦回采巷道變形嚴重、支護極其因難的難題,提高了回采率。此項技術為原始創新,國內首創,成果水平國際領先,已申報省長特別獎。

  通過采用新技術、新工藝,雙礦集團實現了集成創新。2004年,雙礦集團與北京清華大學普潤科技創新公司聯合開發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井下電量自動采集系統,此項技術涵蓋了48項國際專利和42項國內專利。據介紹,該技術重在強化管理,系統自動采集井下用電量,隨時上網即可查看,排除了人為乾擾因素,數據真實可靠,強化了職工的節約意識,節能效果十分明顯,經濟效益也十分可觀,按200萬噸井型計算,投入100萬元,當年將見效300--500萬元。

  雙礦集團現有的8個生產礦井中,6個礦井有較強的自然發火危險性,隨著開采強度的增大,集團公司所屬各礦井自然發火危險呈增強趨勢。雙礦集團與西安科技大學合作開發了煤層自燃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為自燃預報奠定了基礎,研究出煤層自燃復合膠體管網式防滅火系統和設備。該項目在近距離煤層群防滅火技術研究方面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於2005年通過煤炭工業技術委員會鑒定,是全國煤炭科技十大新成果之一。項目實施後,極大地保證了雙礦集團的安全生產,公司安全狀況居黑龍江四局之首。

  完備的科技創新體系和人纔培養機制為雙礦集團科技創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雙礦集團構建了以總工程師為首、以企業技術中心為基礎、以各基層單位廣大科技人員為核心的科技創新體系,有計劃地組織科技攻關和技術改造。同時,本著『走出去、請進來』的工作思路,雙礦集團每年派出20幾個調研組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先進煤炭企業考察學習設備制造技術和先進的采礦工藝,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開展技術合作,開發新工藝,使廣大工程技術人員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創新意識。雙礦集團還充分利用煤炭職業技術學院培養自己的人纔,每年舉辦十幾期培訓班,聘請全國行業內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專家學者講學,從工人到高管層層培訓。

  據企業技術中心負責人介紹,雙礦集團將進一步提高科技進步對企業的貢獻率,十一五期末將達到45%以上,通過開發和推廣建設高產高效礦井的綜合配套技術,建成一批中國一流、世界先進的高產高效礦井。應用新技術解決煤礦災害防治中的關鍵技術難題,力爭實現百萬噸死亡率降到0.5以下。以企業技術中心為主導,建立健全產學研相結合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使企業真正落實國家科技政策方針,與國家科技體系對接。建成國家級煤炭專業科技孵化器和推廣服務平臺,繼而成為技術創新和科技投入的主體。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