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北網5月14日電(實習記者 黃健) 『技術換資源』這一依靠先進科技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戰略構想,原本是大慶油田面對自己腳下的油田提出來的,目前已成為中國石油企業『走出去』的新引擎。
大慶憑借世界領先的石油勘探開發技術,探索出一條『以技術換資源』的海外拓展之路。目前除蒙古國以外,大慶油田的技術輻射力已進入烏茲別克斯坦、印度尼西亞、阿曼及安哥拉等國。
2005年4月,英國SOCO公司位於蒙古國塔木察格盆地油氣勘探開發項目以4000萬美元價格轉讓給中國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大慶油田公司僅用半年時間就收回全部投資,現已進入全面贏利期。
據大慶油田公司總經理王玉普介紹,大慶的發展歷史實質上就是一部科技創新的歷史。當年創業時代支橕大慶發展的『鐵人精神』,其核心就是依靠科技,自主創新。如今,在地下石油資源進入衰減期後,大慶依靠科技創新向大地要石油,大膽提出創建『百年油田』的戰略構想。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聚合物驅油技術、三元復合驅油技術、泡沫復合驅油技術和螺杆泵采油及配套工藝技術等,這些由大慶人自主探索、創新、發明的采油技術,都處於中國乃至世界石油工業科技的最前沿。其中,具有世界領先水准並獲得23項發明專利的三元復合驅油技術即將成為『十一五』、『十二五』的主導技術;該技術在水驅的基礎上提高采收率20%以上,將給中國石油新增10多億噸可采儲量。而由大慶石油技術人員自主發明的泡沫復合驅油方法,目前正在擴大試驗,將分別比聚合物驅和三元復合驅提高采收率20和10個百分點。
大慶油田公司總經理助理、副總地質師、『新時期鐵人』王啟民告訴記者,國際上同類油田的開采期一般只有12年左右,而大慶油田保持穩產高產5000萬噸紀錄已達27年之久。『十五』期間,年油氣當量仍然保持在5000萬噸水平。王玉普自信地說,預計到2010年,大慶油田油氣當量將穩定保持在4200萬噸/年以上;到2020年,大慶油田的油氣當量仍將穩產在4000萬噸/年以上。
『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油田開發技術,是大慶油田開啟國內外同類型油田開發市場的金鑰匙。』王玉普說,目前大慶在石油工程技術服務———如鑽井、壓裂、修井、錄井、射孔、試油、采油工程等方面,已進入伊朗、蘇丹、委內瑞拉、哈薩克斯坦、印尼等多個國家。海外收入從公司成立之初的4698萬元上昇到2005年的6億多元。三次采油技術已進入哈薩克斯坦肯吉亞克岩上油田、北布紮奇油田和阿曼國家石油公司,其中哈薩克斯坦鹽上注聚合物先導性試驗已表現出良好的驅油效果,提高采收率10%以上。巴林、印尼等國家對聚驅技術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均與大慶油田達成合作意向。
隨著能源消耗的不斷加劇,石油資源衰減是全球面臨的共同課題。來自世界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BP和殼牌的預測幾乎是一致的:全球石油可開采40年。
『資源有限,科技無限。』王玉普則樂觀地說。正是在科技方面的自信,使大慶敢於提出創建『百年油田』的構想。『百年油田』,並不是說大慶人一定要讓自己腳下這塊土地高產量噴油100年,同時也包括他們要依靠科技優勢『走出去』謀求發展。
據統計,目前全球已開采的陸相油田一次采收率約為15%左右,二次采收率為30%至40%。這就是說,在已經開采完畢的油田下面,還有近一半剩餘原油未被采出。隨著油田開采的不斷深入,『邊、老、低、難』資源所佔比例將越來越大,在這些領域,大慶油田公司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也是大慶實施『走出去』戰略,實行可持續發展空間廣闊。
由此而言,大慶油田公司在石油勘探開發上所創造的科技奇跡,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大慶油田依靠科技『走出去』,不僅將為中國能源安全提供保障,也是對世界能源開發的貢獻。
據大慶油田公司副總經理隋軍介紹,為加強對自身科技創新成果的保護,大慶研究確立了1500多項公司核心技術,對有國際潛在市場的核心技術實施國外專利申報。目前『泡沫復合驅油方法』技術發明已分別獲得美國、俄羅斯、英國、加拿大、印尼等國家的專利授權,勘探和采油工藝專業的兩項技術發明也分別在美國、哈薩克斯坦、印尼、蘇丹等有潛在市場的國家申報了專利保護。公司成立以來,共申報國家專利961項,其中,發明專利161項,有效地保護了知識產權,提高了核心技術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