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吉祥如意的一家 孝子百日守候喚醒植物人母親
2006-05-16 05:53:0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徐日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5日,黑龍江省工商職業管理學院社科系的學生代表,在老師的帶領下買了鮮花、水果來看望杜喜愛,祝她早日康復。學生們表示要向李印軍學習,補上感恩這一課。
  東北網5月16日電 李印軍堅守病榻伺候母親;弟弟外出打工掙錢;妻子、妹妹照顧孩子,115個日日夜夜中,全家人為留住母親傾盡所有。采訪中,他們異口同聲地說,過去的幾十年中,母親就是這樣愛他們的,是母親教會了他們愛親人。是一家人團結在一起,靠相互的信任和支持,融合成血濃於水的親情,從而喚醒了沈睡中的媽媽。今後,『我們就是吉祥如意的一家』!

  長子李印軍

  媽媽教會我們愛人

  『我是和媽媽學的,因為我有病的時候,她也是這樣照顧我,一天也沒離開,一絲也沒放松。』李印軍說,他現在為媽媽做的一切,都是媽媽曾經給過他的,他就是耗盡此生,也無法償還。

  李印軍回憶說,在他13歲剛上初一那年,因為眼睛動了手術而在醫院裡住了一個月,當時,媽媽寸步不離地守在自己身邊。由於眼睛在手術後特別疼,李印軍經常疼得睡不著覺,而在這個時候,媽媽總是徹夜坐在他身邊,陪他說話。媽媽雖然文化程度不高,可是總有講不完的故事,與他一起分擔病痛。由於醫院裡沒有食堂,媽媽每天都到外面去給李印軍買飯,每餐都有他喜歡吃的菜。媽媽總讓他先吃,從不和兒子一起吃。當李印軍想和母親一起吃飯時,媽媽都說已經吃過了。而在李印軍的眼睛康復後,他看到的是牆角一堆咸菜包裝袋……

  患病期間,由於眼睛纏著紗布,李印軍形同盲人,媽媽就當他的眼睛和腿,扶他走路,陪他散步,上廁所的時候,也要由媽媽扶著。李印軍說,那個時候他雖然看不到,可是有媽媽在身邊,她會隨時做兒子的眼睛,不論走樓梯或是轉彎,李印軍一點也不必擔心,感覺就和自己能看見一樣。

  李印軍說,在那段時間裡,他一點兒也不想家,因為媽媽就在身邊,媽在哪裡,孩子的家就在哪裡。

  正說著,杜喜愛的藥點完了,李印軍熟練的把針頭拔下來,用脫脂棉按住母親胳膊上的針眼。一分鍾後,李印軍取下脫脂棉,母親的皮膚上面僅有一個針尖大的血點。李印軍說,他這是『久病成醫』,像拔針這樣的小事,不用找護士,而且決不會讓媽媽多出一點血,當年,媽媽也是這樣給他拔針的。

  兒媳房秀芸

  婆婆就是我的親媽

  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在李印軍的妻子房秀芸19歲時,父母就離開了人世。當時的她並不覺得怎樣,而今已為人母的她,感覺到了父母養兒的艱難。但如今,子欲孝而親不在,再想報答父母之恩已不可能,這是她終身的遺憾。她說,『我媽不在了,婆婆就是我的親媽』。

  房秀芸說,她和李印軍1997年結婚,當時最看重的就是李家是本份人家,李印軍是個好心人。她說,李家的家風很正,家中的每一個人都很有人情味。李印軍雖然脾氣很大,可是對媽媽從不頂撞。自己嫁進李家門後,婆婆對她很好。家中還有一個小姑子,婆婆杜喜愛對她這個兒媳婦一點也不比親閨女差,家中做了什麼好吃的,一定會留給她;買了什麼好東西,也總是會想著她。平日裡噓寒問暖,生病時盡心照顧,房秀芸在婆婆那裡,又重新找回了母愛,她感到丈夫家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親人。

  由於給婆婆治病,家裡已傾盡所有,日後的生活如何繼續?孩子學費哪裡籌措?對此,房秀芸表示,堅決支持丈夫為婆婆治病。房秀芸要幫丈夫伺候婆婆,又要回家照看孩子,這段時間她經常奔走於雞西和哈爾濱之間。可是她說她不後悔,錢花完了可以再掙,但是婆婆的病不能等。她沒有父母了,不能再為老人盡孝,這是她的遺憾。現在婆婆就是她的親媽,她要把所有對父母的愛都傾注在婆婆身上。

  次子李印平

  背井離鄉打工全為媽

  杜喜愛的次子李印平今年32歲,在深圳打工,是目前家裡的主要經濟來源。母親成為植物人後,李印平也曾和哥哥一起守在媽媽病床前,但為了解決媽媽的醫藥費,他只能忍痛將照顧媽媽的重任交給哥哥,背井離鄉去深圳打工。在打工期間,李印平一天一個電話,詢問媽媽的病情。平時再熱也不捨得買瓶水的他,每天幾元錢的電話費只為了聽哥哥的一句話:『你放心,媽挺好的。』李印平說,每天只有聽到哥哥的這句話,他纔能安心睡下。

  15日,記者撥通了李印平的電話,他說,在媽媽最初有病的時候,他曾和哥哥一起守在媽媽的病床前。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他和哥哥輪流休息,共同回憶小時候的往事。他曾經想和哥哥一起,守在媽媽身邊,等著媽媽醒來。可是哥嫂都沒有工作了,媽媽的醫藥費怎麼辦啊?自己懂電腦,外出打工可以比哥哥多掙錢。於是,他們共同決定,由弟弟赴深圳打工掙錢,哥哥留下照顧母親。今年四月,李印平在照顧了媽媽一個月後登上了南行的列車。臨走時,哥哥李印軍拉著他的手說,『你在外面盡管放心工作,我在媽身邊會盡心護理,你不要過於牽掛,媽這兒有我呢,醫藥費就全靠你了!』

  李印平說,深圳打工的日子很苦很累,但一想到遠方有媽媽在病榻上等著自己,他就覺得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離開媽媽外出打工是不得已,不過他很放心,因為媽媽身邊有哥哥在。媽媽雖然現在醒了,可是要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還需要經歷很長的時間。他會一直堅持下去,打工、賺錢,讓母親能在醫院裡得到有效的治療。

  女兒李榮蘭

  父母是我們的好榜樣

  病房裡的媽媽需要哥哥照顧、大筆的醫療費需要弟弟打工維持,在全家人都在為母親忙碌的時候,杜喜愛33歲的女兒李榮蘭成了家裡的總後勤,在伺候自己公婆的同時,還要照顧自己的兩個孩子和哥哥李印軍的孩子。

  自從1月26日杜喜愛昏迷後,為了給媽媽看病,李榮蘭拿出了全部的存款。她告訴哥哥和弟弟,請他們放心,她會料理好雞西家中的一切事情。

  李榮蘭說,自己的奶奶在1975年因重病癱瘓在床,當時自己纔3歲。之後奶奶一病4年,在自己的記憶中,媽媽每天都要為照顧奶奶而忙碌,洗臉、洗腳、喂飯、翻身……直到1979年奶奶去世。期間,媽媽既要照顧奶奶的起居生活,又要照顧丈夫和孩子,可從來沒有一句怨言。

  李榮蘭說,1980年媽媽因病手術,那時候她只有5歲,大哥11歲,小弟4歲,生活的重擔都落在爸的肩上,爸爸要一邊工作,一邊照顧生病的媽媽,還要給三個孩子做飯。即使是這樣的苦日子,家裡人也都是團結在一起,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李榮蘭說:『我們之所以心甘情願地為媽媽付出一切,都是爸爸媽媽從小教我們的。親情血濃於水,孝敬父母是我們家的傳家寶,會一代一代地傳下去。』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