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野蠻施工 古文化遺址慘遭破壞
2006-05-18 12:58:4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蘇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考古專家在現場勘察。

 

  文物管理人員拍攝的遺址被破壞時的照片。

 

  東北網5月18日電 哈爾濱至賓縣的松花江兩岸分布著大量寶貴的古人類文化遺存,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日前,在松花江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區內,寶貴的古代文化遺產受到野蠻施工的破壞。

  17日上午,記者跟隨省文化廳的文物保護工作人員來到位於賓縣滿井鎮江南村新立屯附近的正待發掘的、長寬各為300米的遼金至明清時期遺址,看到現場已被推土機推過,瓷器、陶器碎片散落得到處都是。省文化廳基建考古辦公室負責人趙評春研究員憤憤地說:『真是野蠻施工,明知道這裡有古人類文化遺址,也敢用推土機推。』

  趙評春講述經過:2003年,松花江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建設施工之前,文物部門就已經通過考古調查勘探,在壩址建設區內發現了古代遺址和墓地11處,其年代從2000多年前的早期鐵器時代持續到明清時期。其中多數遺址分布面積廣,遺存豐富,地層明確,對研究中國東北邊疆地區的歷史沿革、哈爾濱地區的歷史、古文化、古環境和古氣候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省文物部門會同建設單位,已經制定了相應的文物保護方案。但是由於大頂子山工程建設指揮部以建設項目用地尚未涉及到文物遺址為由,使得工程施工近三年以來,這些古遺址和古墓地的文物保護方案沒有得到具體的實施。

  2006年5月12日,省文化廳獲悉,松花江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公路施工部門即將對該遺址推土施工,為避免造成破壞,文物部門派出專業人員趕赴現場調查,並與工程指揮部葛忠權副指揮交涉,當面通告建設單位不得在遺址上動工推土。然而,5月15日,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到現場勘測時卻發現工程部門為了修路已將遺址的中部用推土機推出了南北長150米、東西寬35米的平地,遺址地貌面目全非,其原始分布形狀受到嚴重破壞,由於重型機械碾壓,深約一米的文化層也已被破壞,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損失,造成大量古遺存科學信息的丟失,給該遺址的文物保護和考古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17日,記者來到了松花江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建設指揮部對此事進行詢問,據儲棣副指揮介紹說,對於當地有保護遺址的情況他們是知道的,但由於指揮部與下面的施工單位沒有溝通好,造成了該事件的發生,以後的工作中他們一定吸取教訓,多與文物部門溝通,避免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據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張偉副所長講,在大頂子山工程區內,還有兩處古遺址也在遭受著破壞,一處是位於賓縣滿井鎮江南村先鋒抽水站附近的明清墓地,在未經文物部門采取任何保護措施之前,建設單位在其上面建起了大量簡易住宅;另一處是位於江北的呼蘭楊林鄉田堡村金代遺址,該處正受到工程臨時建築的佔壓和破壞。

責任編輯: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