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振興老工業基地 旅游業將成為產業結構調整的生力軍
2006-05-18 13:26:0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彭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18日電 振興老工業基地是一個全方位的社會發展概念,不是簡單的傳統工業技術的昇級和改造,而是包括所有新興產業在內的創新發展。旅游業是關聯度很大的產業,國民經濟的109個部門、行業與旅游相關,而且旅游領域的外延還在擴大。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已將旅游業作為一個抓手,激活各產業,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在我省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過程中,旅游業也將以其關聯性、綜合性、帶動性、先導性強的優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器

  省旅游局局長薄喜如告訴記者,振興老工業基地目的之一是實現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旅游業則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器。旅游產業是由旅游行業和其他眾多與旅游發展緊密相關的行業組成的行業群,它包括旅行社業、以賓館為代表的住宿業、交通運輸業、餐飲業、游覽娛樂行業、旅游用品和紀念品銷售行業、各級旅游管理機構及行業組織等。這些部門不僅限於第三產業,更有屬於第一或第二產業的范圍,如農、林、牧、漁業的相關部分,食品飲料加工制造、服裝制造、文體用品制造、工藝美術品制造、煤氣電力自來水供應制造、交通運輸設備制造、電器設備制造等行業的相關部分。

  薄喜如說,旅游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不僅能增加地方收入,平衡地區間收入,而且以其行業關聯度大,經濟拉動性強的產業特點,成為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協調器。旅游業是促進開放的先導產業,其發展不僅促進我省乃至東北地區的觀念轉變,增強與國內外發達地區的聯系與協作,也必然帶來客流、人纔流、資金流、商品流、信息流的快速增長,刺激地方商業和工業的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經濟的多元化,改善投資環境,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起著活化和繁榮經濟的作用。

  產業結構調整的生力軍

  振興老工業基地要按現代產業經濟發展要求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旅游業在產業結構調整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2005年,我省老工業基地作為重工業基地,三大產業結構的比例為12.2:53.9:33.9,傳統產業比重過大,產業結構不合理是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產業結構調整與昇級是老工業基地振興及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調整產業結構、重構經濟優勢,必須在加強第一產業、提高第二產業的同時,加快發展第三產業。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龍頭產業,有強大的關聯帶動作用,旅游業的發展可以帶動各相關產業的發展,這種連帶功能和效應,能夠有效地促進產業結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這正是老工業基地經濟結構調整所必需的。『十五』期間,我省旅游業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期,五年的旅游總收入達1134億元,年均增長15.4%;旅游總收入在全省國內生產總值中的份額由不到3%提昇到5.2%,按照這種發展速度,到『十一五』期末將達到7%以上。可以說,旅游業在我省產業結構調整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資源型地區轉型的方向

  我省部分地區資源面臨枯竭、缺乏接續替代產業,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難點之一。大力發展旅游業,有利於接續替代產業的培育,振興和繁榮地區經濟。

  伊春是我國開發建設最早的老森林工業基地,自1948年開始累計向國家提供木材約佔全國國有林區所供木材量的10%。進入20世紀80年代,隨著可采林木資源的驟減,伊春陷入了森林資源危機、經濟危困的『兩危』境地。伊春立足自身優勢挖潛培育接續產業,全面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大力發展兼顧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森林旅游業,建成質量等級以上景區(點)26處,森林生態觀光、漂流探險等項目的日漸成熟,使該市正在成為國內具有代表性的森林避暑旅游勝地。

  我省油田、煤炭、森林等資源正日益枯竭,且由於開采成本大幅上昇,資源型城市逐漸失去了原有的經濟優勢。部分資源型地區相繼出現了經濟結構失衡、職工生活困難、就業壓力增大、生態環境破壞等一系列問題。發展旅游業為其尋找替代產業,促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機遇。從國際經驗看,旅游業為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接續產業提供了條件和方向。可以把過時的、比較落後的生產工藝、生產模式開發為傳統工業旅游項目,如依托開采了多年的各類礦井、礦坑、礦區或者蒸汽機制造廠、老火車廠等開展旅游活動,把工業資源轉化為旅游資源,形成新型旅游產品,激活地區經濟。

責任編輯: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