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走進孝子貧寒但溫暖的家
2006-05-19 05:44:4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徐日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上圖為李印軍簡陋的家。
右圖為李印軍全家福。前排左起:李印軍的妻子房秀芸、父親李國、母親杜喜愛、李印軍;後排為妹妹李榮蘭、徐東夫婦。
  東北網5月19日電 一個普通的男人,做著自己本份的事,卻感動了整個哈爾濱;一個平凡的媽媽,享受原本應有的愛,卻贏得了眾多羡慕的目光。是什麼樣的一個家,造就了這樣的母子;是怎樣一份愛,成就了血濃於水的深情呢?5月18日,記者乘車來到李印軍位於雞西市雞東縣農村的家,親身去感受這份真情。

  1、記者印象:

  屋雖簡陋 人心很熱

  走進李印軍家的院子,記者感到有些壓抑。並不寬敞的院落,低矮的平房,大門因為年久失修已經向一邊傾倒,門上的鐵皮已生鏽,門邊也微微地卷起。李印軍家裡沒養什麼畜禽,惟一的動物就是屋檐下的一窩燕子;院子裡堆著一些秸稈和廢舊的木料,醬缸和咸菜缸就擺放在院子的一角,看上去顯得有點雜亂。

  見記者到來,李印軍的妹妹李榮蘭熱情地迎了出來。自從哥哥去哈爾濱市護理媽媽以後,她就一直住在這裡。李印軍的家是一間只有29平方米的平房,有兩個屋子。大屋15平方米左右,幾件舊式家具擁擠地擺在屋裡,一個衣櫃的門已經掉了,李印軍還沒來得及修理。一個沙發白天用來待客,晚上就是李印軍兒子的床。為了節省空間,家裡全是可折疊的桌椅。小屋有8平方米,屋內的一張土炕佔去了大部分空間。炕正對面有一大張識字卡片,這是房秀芸平時考兒子漢字時候用的。

  記者發現,李印軍的家中只有一個兩項的插座。對此李榮蘭笑笑說,哥哥家中惟一值錢的東西就是一臺21英寸的電視,除此之外,就再也沒有和電有關系的東西了,如此一來一個插座還是滿夠用的。

  李榮蘭介紹說,這個房子有三十多年了,是父親當年蓋的房子,家具也有十年了,是哥哥結婚時候的家具。據她了解,李印軍結婚後,家裡就沒再添新東西。李榮蘭還找出了從前的相片讓記者看,看她小時候,看她的父母兄弟。當看到全家福的時候,李榮蘭高興地把相片上的人一一指給記者。

  看看時間快到中午了,李榮蘭開始給侄子准備飯。李榮蘭告訴記者,侄子去上學了,今天下午正好學校有講演,題目就是《我的一家》。侄子用真情實感和孩子純朴的語言寫出了自己家人如何相互支持,相互照顧的故事,聽說要在全校師生面前做講演。

  李榮蘭對記者說:『我們的家是窮了點,屋子也破,可是我們的心都是熱的。一家人在一起團團圓圓、和和氣氣。雖然媽現在病了,但這都是暫時的,一切都會好起來,就像以前一樣。』

  2、朋友眼中的李印軍

  脾氣不好 人是孝子

  『李印軍脾氣不太好,但他是個絕對的孝子,只有這樣的人纔是最值得交的朋友。』李印軍最好的朋友劉剛這樣評價說。

  劉剛說,李印軍年輕的時候脾氣很不好,經常和別人打架,不是打傷別人就是被人打傷,可真是讓杜阿姨操了不少心。有一次班級掃除,李印軍和另外一個同學一組,那個同學欺負他讓他全掃了,李印軍當然不肯,和那個同學打起來。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對媽媽卻是百依百順,杜阿姨說什麼他都聽,就是打在他身上,他還是樂呵呵地過去叫媽。

  劉剛說,杜阿姨當初在雞西治病的時候,病情相當嚴重,連有痰都不會吐,李印軍每當聽到媽媽咳嗽的時候,就把手伸到杜阿姨嘴裡去摳;一看到杜阿姨大便在床上了,從來沒有一句抱怨的話就去洗……這都是他親眼看見的。

  當時劉剛就對其它的朋友說,那些不孝順的人,對養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好,對朋友不是就更完了嗎?只有像李印軍這樣的人,纔是最值得交的朋友。

  

  3、鄰居眼中的杜喜愛

  勤奮要強 樂於助人

  看見李印軍家裡來了客人,鄰居們紛紛過來串門。當記者問及杜喜愛平時的為人時,鄰居們紛紛豎起大拇指,連稱她是個要強的老太太。

  鄰居張大娘說,早在十幾年前,有一次李印軍的父親在工作的時候摔傷了,由於家裡惟一掙錢的人受傷養病不能工作,家裡的經濟拮據到了極點。沒什麼技術的杜喜愛不得不去打零工掙錢,給丈夫治傷,供兒女上學。每天乾活、伺候丈夫、給孩子們做飯……天天都要半夜纔能休息。可是當著鄰居的面,杜喜愛沒有一次面露難色,更沒向鄰居們張一次口,還是天天樂呵呵地生活。不僅如此,鄰居有事叫她一聲,她還會來熱心地趕來幫忙。

  直到李印軍父親的傷好之後,大家纔知道在這麼長的時間裡,竟是這樣一個剛強的女人負擔著一家人的生活,不禁敬佩不已。

  張大娘說,10號那天,李印軍打來電話,說杜喜愛醒了,大家都在為她高興,盼著她早點回來。

  4、妹妹李榮蘭:

  暫別丈夫、兒子 為大哥解後顧之懮

  自從杜喜愛病倒後,李榮蘭就離開了剛剛做完手術的孩子,搬到了離家50多公裡的哥哥家照顧侄子。每每想到自己的孩子忍著病痛思念媽媽時,李榮蘭都禁不住流下了眼淚。

  李榮蘭說,前些日子,她的孩子因為腳部手術而住院,正趕上哥嫂到哈爾濱市照顧媽媽。李榮蘭犯難了:一面是自己的孩子,一面是親侄子,她只有兩只手,要顧哪頭呢?

  思量再三,李榮蘭還是把孩子交給了丈夫,來到了大哥李印軍的家。李榮蘭說,哥哥弟弟都在為媽媽的病而整日奔波勞碌,媽媽不光生了他們兩個,媽媽還有她這一個女兒。自己既然不能外出打工,也不能陪伴在媽媽身邊,那就幫哥嫂照看孩子,在哥哥家裡等電話,做個『總後勤』,也算是盡了一個女兒應盡的力量。李榮蘭說,就是離家遠了點,要不兩個孩子一起照顧就更好了。

  當從記者手中的報紙看到媽媽微笑的相片時,李榮蘭不顧身邊的眾人,『哇』地一聲哭了起來。她說,由於要照顧孩子,她只有在嫂子房秀芸回來的時候,纔能脫開身到哈爾濱的醫院去看媽媽幾天。『五·一』之後,她只是在電話裡聽大哥說媽媽醒了,還一直沒見過。在報紙上看的媽媽還和以前一樣,只是白頭發更多了,看了讓人心疼。

  李榮蘭表示,幫哥嫂帶好孩子,也就等於在照顧媽媽。自己會一直堅持著,直到媽媽回來那天。

責任編輯: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