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9日電 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高峰期的到來,與往年有所不同,今年我省很多大學生擇業去向不再執著於北京、上海、廣州等南方城市,而更傾向於本地或本省城市就業。其主要原因是南北城市薪水相差不多,大學生就業更注重實際,不再好高騖遠。
本地企業招聘會受寵
近日,哈市某人纔市場舉行了一次招聘會,除了眾多哈市用人單位外,還有五六家上海、北京、廣州等外埠單位。在招聘會現場,在外埠用人單位諮詢臺詢問的大學生並不多,很多學生只是投放簡歷後不停留多時,或是簡單地記上幾筆對方的條件,便紛紛走向哈市招聘單位臺前。據外埠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每年都來哈市招人,但今年諮詢和留下簡歷的應聘者卻沒有去年多,真正能簽下合約的人更是寥寥無幾。
相對來說,哈埠單位的招聘臺前的學生倒是絡繹不絕。即將畢業的大專生吳寶慶是學經濟管理的,在招聘會現場可把他忙壞了,走了多家本埠招聘單位,想找一份銷售工作。幾經選擇他決定與一家乳品單位簽約。當記者詢問他為何不選擇在南方城市就職時,他的回答代表了很多現場學生的心聲。『上海、廣州、深圳等發達南方城市人纔會聚,近幾年競爭力越來越大,如果在南方城市就職,生存壓力就很大。而這些城市的薪水也不過在1000元左右,相對而言在哈市一些單位的薪水比南方還高些,尤其是做銷售工作,有一定的底薪後,還可以有相應的業績提成,如果做得好,一個月掙上兩千元應該不難。而在南方就業人生地不熟,生活工作壓力都很大,也不一定能有這樣的薪水。』
量力擇業更重實際
根據個人能力量力,擇業更重實際是今年大學生不再『南飛』的又一原因。即將畢業於哈市某名牌大學的張則宇就要走上工作崗位了,每月2000元的薪水他很滿意。『4年前剛進大學時,立志以後每月要掙到4000元左右。就業城市也定格在上海、廣州等南方城市,准備好好創業一番。然而事隔4年後,經過一些實際生活後纔發現,那些想法並不一定都實際。首先到南方發展就要在生活環境、習慣等各方面有所改變,這對於人生地不熟的我來說有些勉強。』
大多在本地就職的大學生多是考慮到南北月薪相差不多,而在本地就職可以縮短奮斗年份,又可以安定家庭,甚至可以在父母的幫助下找到個適合的工作,當然要選擇在本地就職了。
心態成熟就業不盲目
對於大學生放棄『南飛』選擇本地就職的現象,創業教育人士認為,這是大學生就業心態成熟的表現,這對就業是十分有利的。教育人士介紹,前幾年都是提倡將大學生向外輸送,很多學生也本著薪水高的想法紛紛『南飛』,然而種種原因使現在南北方薪水相差不多,很多學生更注重實際情況而留在北方就業,這說明了大學生的就業心理越來越成熟,不再盲目就業。從心理角度上說,學生能夠實際就業已經是成功就業的一半了,心態好固然就能穩定就業,不會因情緒左右就業。從創業角度上說,選擇在本地就業也不一定是壞事,現在工作難找已經是個事實,對於沒有實際經驗的畢業生來說,先積攢就業經驗是對的,如果以後有機會『南飛』了,經驗就是創業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