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安邦大地處處唱新歌
2006-05-21 22:31:13 來源:東北網  作者:楊軍 劉佩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1日電(雙鴨上日報記者楊軍 劉佩權)對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果,雙鴨山市尖山區安邦鄉的農民有著深刻的體認,因為該區一系列『讓農民得實惠』的實踐活動一直在悄無聲息地開展著:今年初,他們即提出了人人有保障、戶戶都安居、村村有積累、城鄉均發展、全區建小康的戰略構想,實施『水電路醫教』工程,免征農業稅87.8萬元,發放糧食和良種補貼49萬元,一系列措施讓人們感受到尖山區新農村建設的滾滾熱潮。

  發展新產業:農民增收上保險

  生活寬裕是新農村的具體體現。尖山區在發展富民優勢新產業過程中,立足『三農』抓工業,實施了『441』(4個生豬基地、4個奶牛基地、1個生態農村經濟園區工程),培育壯大了花卉、藥材、香菇、肉雞、蔬菜、果品六大產業鏈條,增加農民收入,舞活了農村經濟。目前,全區已發展綠色果蔬大戶200多家,全區奶牛存欄1020頭,年出欄生豬3萬頭、雞25萬只,綠色蔬菜種植面積2100畝。2005年,農業總產值12799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345元,增長9.46%。

  培育新農民:素質過硬闖市場

  培育新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根本措施。尖山區按照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要求,從2005年開始,啟動了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轉移『陽光工程』,免費對農村勞動力進行電工、電氣焊、烹調、計算機等10多種技能的培訓, 2005年,全區培訓農民工800多人,轉移1020多人。該區組織各村成立了糯玉米、花卉等各類專業技術協會28個,組織專家根據各村實際情況科學論證,為每村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增收項目,還幫助村裡培養自己的『蔬菜專家』、『養殖專家』、『糧食專家』。據統計,全區90%的青壯年農民普遍掌握了2至3項農業實用技術。

  弘揚新風尚:文明新風進萬家

  尖山區把提高農民的文明素質放在突出位置,廣泛開展了『改陋習、樹新風、美德在家庭』、『十星級文明戶』等系列評選活動。組織黨員乾部開展以『五爭五幫』為主要內容的『我為新農村建設添光彩』主題實踐活動,號召廣大黨員乾部爭當發展生產的領路人,開展『生產一幫一』;爭當群眾致富的帶頭人,開展『生活一幫一』;爭當文明村風倡導人,開展『村風一幫一』;爭當村容整潔創建人,開展『村容一幫一』;爭當民主管理的踐行人,開展『民主一幫一』,增強了農民的文明意識和科學文化素質。同時,各村修訂完善了村規民約、鄰裡公約、文明公約等,使道德建設更加具體化、形象化。

  營造新環境:村容整潔氣象新

  如今尖山區的13個村公共設施建設正向城區看齊,自來水通了,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公共汽車進了村,有線電視入了戶,路燈也亮了,街上花草多了。今年3月開始栽種丁香、柳樹等10多種綠化樹木4萬餘棵。還組織開展了農村衛生環境大會戰,與市環衛處協調溝通,得到了大力支持,清運垃圾78車500多噸。如今的尖山區農村村容村貌由髒亂變成整潔,生活由貧窮變成寬裕,管理由雜亂無序變成整齊劃一,一幅靚麗迷人的畫卷鋪開在安邦大地。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