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滿目皆是一個『新』——友誼農場六分場六隊采訪札記
2006-05-21 22:40:08 來源:東北網  作者:楊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1日電 題:滿目皆是一個『新』——友誼農場六分場六隊采訪札記

        雙鴨山日報記者 楊軍

  新步伐、新變化,新風貌、新景象、新感覺,來到友誼農場六分場六隊,滿目皆是一個『新』。

  新步伐----致富路上不言愁

  2005年實現社會總產值1035萬元, 31個種稻戶個個贏利,其中有25戶純收入超過萬元。六分場六隊能夠名列友誼富裕隊前列。應當歸功於該隊發揮優勢,致力發展『水稻經濟』的結果。

  六隊是一個朝鮮族生產隊,種植水稻有40多年的歷史。早些前,這裡的稻農習慣延用老式拋種法和小棚育秧法種植,水稻產量和品質一直上不去,常常一年到頭的白忙活。

  下功夫,學科技、用科技,讓水稻產量與效益走出『熊市』,奔『牛市』。近年來,隊裡帶領農戶、群眾拋棄傳統的生產模式,實施水稻栽培『六化』高產高效模式,推進水稻種植全過程機械化。

  在水稻生產中,先後推廣使用了種子包衣、大棚育秧、大棚微噴、缽育擺栽、機插、機收與側深施肥等先進技術,使水稻產量大幅提高,由5年前畝產千斤,增加到去年的畝產近1500斤。

  全隊230臺套各類水田機械,解放了大批勞動力,保證了水稻栽培各個環節生產不誤農時。7650多畝水田在育苗、插秧、收獲過程中,均采用機械化一條龍作業,減少了程序,提高了質量,降低了費用,畝增效近350元。

  新變化----小康未來不是夢

  腰別『大哥大』,騎著『電驢子』,瀟灑奔四方。如今的六隊,電話入戶率100%,有線電視入戶率100%,機動車入戶率100%,人均磚瓦化住房面積達30平方米,人均收入萬餘元,真是好一個富足的生活縮影。

  寬裕生活來自發揮優勢,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面對富裕勞動力的日益增多,這個隊充分依靠朝鮮族群眾特有的血緣、商緣和文化緣優勢,引導、鼓勵群眾跨地區、跨國界搞勞務輸出。走出家門,走到全國,走向國外。很快,形成了親屬帶親屬,朋友帶朋友,老鄉帶老鄉的『三帶』勞務輸出鏈條,可謂『一人出國,帶富一幫,富了自己,親朋沾光』。

  抓住農閑空檔去省外、國外打工,農忙時返回家種地,這樣的『兩棲』農民,在六隊大有人在。據2005年統計,全隊外出打工人數達157人,其中國內沿海地區103人,韓國54人,年創收560萬元,人均收入3.5萬元,最多國外打工者一人年收入五、六萬元以上。

  如今,『打工經濟』不僅成為六隊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成為人民群眾生活寬裕的重要來源保障。

  新風貌----讓生活充滿陽光

  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門不用鎖,這決不是虛構,這就是發生在洋溢著文明之風的六隊。

  培育文明風貌,決非一朝一夕,六隊靠得是天長日久。

  把學習培訓班常年辦到炕頭上,把『十星級』文明戶評選和『五好文明家庭』、『星火帶頭人』、『雙學雙比』、『巾幗建功立業』等創建活動持之以恆開展下去,使全隊群眾家家有奔頭,人人有爭頭。

  朝鮮族群眾能歌善舞。隊裡投入10多萬元,建起3600平方米的休閑廣場、並配置了健身器材,篝火晚會、歌舞大賽、文藝聯歡、民間游戲、全民健身以及門球,排球、籃球比賽和運動會等多種形式的健康向上的文體娛樂活動,在這裡搞的熱火朝天。

  群眾的文明程度變強了,精神境界變高了,思想觀念變新了,科技種田意識變濃了,法制觀念變強了,生活環境變美了,社會風氣變正了,乾群關系變親了……

  現在的六隊,社會治安好到連小賣店主人不在時,購買者都常常會自覺取貨留錢,至今從未差過一分錢。。難怪,全國農林工會領導來到這裡,都會發出如此感慨:『全國農村要是都象六隊這樣,中國農村的早就文明進步了』。

  新景象----鮮花盛開的地方

  不見垃圾,道路寬敞,綠籬筆直,鮮花簇擁,這就是被省政府授予愛國衛生先進單位榮譽稱號的六隊。

  多年來,隊黨支部竭盡全力帶領黨員、群眾堅持改變隊容隊貌,有車義務出車,有人義務出工,沒用公家一分錢,徹底治理了居住衛生環境。九曲十八彎的土泥巷路改造成了十橫十縱筆直的沙石街道,雜草亂生的路溝邊種滿了朵朵鮮花。每當鮮花盛開季節,花香四溢,賽似江南好風光。

  為了保持好村裡的環境衛生,六隊人給自己戴上『緊箍咒』,一條條村規民約,管住了人們的不文明行為。

  生活拉圾埋在自家地裡;畜禽全部實行圈養;柵欄一律用花帶代替;外來人往街道扔煙頭,村裡有專人負責拾撿。

  街道沒有一個煙頭,道邊沒有一處拉圾,屯裡沒有一個畜禽,家家沒有一圈柵欄,戶戶沒有一把鎖頭。一位上級領導來到『花園式生產隊』六隊檢查工作時,於是便有了以上令人驚訝的五個『新發現』。

  新感覺----和諧春風撲面來

  不公平的事不見了,不合理收費沒有了,上訪告狀的見不到了,乾群關系融洽了,雙文明建設搞上去了……

  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民主參與,因為有了一個群眾民主管理委員會,曾經令隊領導頭疼的一個個難事和矛盾迎刃而解。每半年時間,領導向民管會匯報一次工作,主動接受監督,這是隊黨支部對群眾公開做出的硬性決定規定。

  凡是重大決策出臺前,必須充分聽取群眾意見,管委會代表民意,直接參與醞釀、制定和決策的全過程,否則一律視為無效。這是隊領導乾部向全體群眾的鄭重承諾。

  過去有人懷疑領導『暗箱操作』,『賣人情地』,現在土地出租由民管會監督,張榜公布,一清二楚,群眾心服口服。身心受到觸動的群眾參政議政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大家為了隊裡發展開始踴躍獻計獻策。僅去年,全隊群眾就提出合理化建議27條,被采納有9條。

  因為沒有了隔閡和煩心事,隊黨員、乾部用心、用力為群眾服好務的勁頭足了。從農業生產到農機修理,從外出打工人員的家庭服務到為退休人員工資領取、郵包代領等等,隊黨員義務服務隊為全隊群眾辦好事、實事難以數記,隊黨支部在群眾的威信和威望是日益見漲。

  中國農林水工會領導在六隊調研後,曾以『民主造就一方天堂』為題在國家級報刊發表了長篇調查報告,全面介紹了六隊的民主管理經驗,為此副省長申立國還做了重要批示,要求墾區和林區結合實際,認真開展學習和推廣。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