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3日電 花了1800元學費學『秸稈氣化爐』生產技術,最後發現這一技術假冒國家專利。眼看致富的夢想成泡影,楊先生等人屢次向商家討要說法,最終的結果竟是被商家轟出門外。
18日,楊先生等人向記者講述了他們上當受騙的經過:吉林省的楊先生在報紙上看到哈爾濱科大鑫鑫技術開發公司出售秸稈氣化爐的廣告,廣告上說這種產品以廢棄物變可燃氣體,實現做飯、取暖、洗澡等多種功能,決定買一臺回家用。到這家公司一問,對方卻說為了保護代理人的利益,只能10臺以上批發,單臺不賣。隨後公司負責人勸他學習技術回家自己生產銷售,並稱這項技術已獲得國家專利。想到爐子雖然買不成,如果真能學門致富技術也不算白來,楊先生便交了1800元的技術轉讓費到工廠學習,結果看了幾小時工人焊接爐子後也沒弄明白用幾塊鐵皮簡單拼湊成的爐子到底有什麼科技含量,而且產品的性能比宣傳的相差太遠,國家專利也沒有證書為憑,所以他找商家要求退還學費,商家卻以他已到廠子看一眼也算學了為由拒絕退學費。
在他們雙方簽訂的『技術轉讓合同書』上記者看到,上面明確標明『該技術是由國家審批的專利產品,專利號:200620020668.3』,但商家提供的相關證明卻是『專利申請受理通知書』,申請號與專利號相同。記者諮詢了律師,得知任何產品只要向國家產權局申報專利都可以得到一份專利申請受理通知書,與獲得國家專利認可是兩回事。記者以買秸稈氣化爐為由找到該公司的負責人崔某,記者多次質疑產品國家專利的真實性,崔某表示:現在已等同獲得專利認可,只是專利證書得一年後纔能發下來。為了驗證產品的性能,他領著記者到振興街5號的一處居民院內看展示樣品。他告訴記者,這種產品雖然經營不久,但因其環保節能,市場銷售很好。而記者卻從院內居民的口中得知,擺在屋內的這臺氣化爐老是煙熏火燎的,房東已經下了逐客令。
楊先生等人表示,如果有關部門管不了這事,他們將通過法律途徑討還公道。(『新聞110』線索提供)
小麗娜的願望
王麗娜,家住五常市民樂鄉富勝村張義屯,是民樂中心小學五年一班學生,擔任班裡的宣傳委員。她在學校熱愛學習,關心同學,是老師和同學公認的品兼優的好學生,可因家境貧困,如今已面臨失學的危機。
王麗娜的母親體弱多病,需要長年打針吃藥,無法從事體力勞動,全家只靠父親一人耕種兩畝薄田維持生計。但那點微薄的收入只能維持一家人的溫飽,連母親的藥費都難以支付,更何況是她姐妹三人的生活和學習費用。拮據的生活使小麗娜從小學會了節儉,無論本子還是鉛筆、橡皮等學習用品都是用到不能再用。幾年來,她從未背過新書包、用過新文具盒,穿的衣服都是別人穿舊後送給她的,可即使這樣也不能改變家境貧困的現實,更無法阻止失學危機的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