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下地騎摩托 聯系用手機 友誼縣的農民真『牛氣』
2006-05-27 21:34:48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7日電(雙鴨山日報社 楊軍) 來到友誼縣友鄰鄉十隊,發生在這裡的許多事兒讓人感到耳目一新。

  下地生產騎的是摩托車,聯系市場信息用的是『大哥大』,『泥腿子』、『土老冒』的舊形象在這些農民身上蹤跡皆無,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瀟灑神氣的現代農民新形象。

  地處偏僻的十隊,交通閉塞,電話不通。早在兩年前,富了後的農民就有人開始帶頭買起摩托車和手機,很快擁有摩托車和手機變成了這裡的新時尚。據統計,這個不足40戶的小村現在已有摩托車30臺、手機35部,此外幾乎是家家都有農用三輪或四輪車。許多人家手機、摩托車、農用車樣樣都俱全。

  談起買摩托車和手機的初衷,用農民們的話講就是,我們這不是在『玩票』、『耍弄』,有了車和手機,確實幫助解決了交通不便和信息不靈的難題。

  腰挎『摩托羅拉2000』手機,騎著『錢江150』摩托車的稻農李樹興深有感觸地說:『過去沒車沒電話,辦點啥事真費勁。特別是農忙時買生產資料得求人搭車外出,順利一趟,不順三趟五趟也辦不成事,搭工又費錢。現在可好了,家裡有了手機,不出門就知「天下」事。手機一拔:春季種地門不用出,化肥、種子、農藥就有人送到家;夏季生產不出田間,技術人員隨叫隨到;秋季賣糧坐在家中,天南海北啥價都掌握;冬季「貓冬」屋內一呆,市場啥「吃香」,下年地裡種點啥,提前早知道。咱農民這回可真是「牛氣」十足』。

  問起這裡的農民為什麼這樣瀟灑神氣,記者探詢得知:是種植業結構的調整讓他們富的『冒了油』。

  十隊曾是友誼出了名的低窪村屯,9000畝土地95%以上是『澇窪塘』,種旱田十年九不收。據了解,從1970年到1995年二十五年裡,這個隊僅有兩年算大帳略有盈利,那時農民窮得是家家背債過日子。從1996年起,隊裡開始按照自然和市場規律因地制宜進行『旱改水』,到現在已經100%實現了水田種植。

  種植結構一調整,就調出了效益,調出了希望。如今靠種稻,隊裡每戶每年收入少則一、兩萬,多則五、六萬。『萬元戶』在這裡早已不是什麼稀罕事了。

  在隊部,一位隊乾部指著貼在牆上的一長串手機號碼喜滋滋地告訴記者,現在他這個『隊官』當得也挺神氣的,不管是農民找自己,還是自己找農民,手機一撥就能聯系上,再也不用你找我,我找你的四處『瞎翻騰』。用不了一兩年,全隊農民就會家家都有摩托車和手機,到那時他們隊就會提前進入交通、信息『現代化』。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