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黑龍江墾區新農村建設實現首季『開門紅』
2006-05-24 11:30: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徐國春 謝振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4日電 記者從黑龍江省農墾總局統計局獲悉,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全國最大的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黑龍江墾區新農村建設實現首季"開門紅"。截止到5月23日,這個墾區已高質量、高標准地全面完成了春播生產,各作物播種進度比往年提前3-8天。工業和畜牧業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分別拉動本季度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9和7個百分點。一季度這個墾區累計實現生產總值22.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2%,比全省高6.7個百分點。

  一年之計在於春。高標准搞好春耕生產是黑龍江墾區今春以來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按照"擴稻玉、強經作、上品質、突特色、增效益"的原則,這個墾區今年大力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總播種面積3460.2萬畝,比上年增加226.2萬畝。糧食作物面積為2994.7萬畝,比上年增加137.4萬畝,其中水稻面積1283.5萬畝,比上年增加177.3萬畝;玉米面積413.1萬畝,比上年增加53.6萬畝。今年這個墾區的春播進度快於往年。其中麥類播種於5月15日100%完成,比去年同期快32個百分點,提前8天結束;大豆、玉米播種於5月18日完成,提前7天結束;水稻插秧於5月23日完成,比去年同期快23個百分點,提前3天完成;經濟作物面積比去年多25.8萬畝,進度比去年快18個百分點。

  據黑龍江省農墾總局農業局局長馬德全介紹,今年該墾區在主要農作物播種面積有所增長、且遭受了低溫、乾旱等自然災害的情況下,春播生產質量和速度均好於往年的主要原因,一是得益於黑龍江墾區高度的機械化水平。目前農業生產機械化率達92%。春播期間,他們又更新了各類農機具27800臺件,新增水田大中型拖拉機2905臺、插秧機10739臺,從國外引進大馬力機械141臺件;二是得益於高科技備春耕。今年他們大力推廣了模式化栽培、標准化生產的"十大"新技術,開展了五大作物高產攻關和農業標准化達標年活動,組織培訓人員已達15萬人次;三是得益於農業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目前這個墾區用於農業投資達5286萬元。其中測土配方施肥投資1500萬元,新建化驗室13個,續建化驗室4個。氣象投資3386萬元,新建新一代天氣雷達1處,自動站14個、小型天氣雷達8個和9個分局自動測?系統建設。植保投資400萬元,新建農業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區域站1處。

  工業、畜牧業的快速發展,拉動了這個墾區一季度經濟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8個百分點。今年,這個墾區繼續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突出重點建設項目投資,前4個月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億元,同比增長13.8%。去年底以來,北大荒牛業、龍墾麥芽和九三油脂惠鑫公司等一批新建企業陸續正式投產,為墾區工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7.7億元,同比增長40.3%。出口交貨值顯著增加,產銷銜接水平進一步提高。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1.88億元,同比增長4.1倍;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98.1%,比上年同期提高3.7個百分點。今年前4個月,這個墾區115家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6.8億元,同比增長15.5%,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5.4億元,同比增長26.1%;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155.2點,同比提高9點。11戶產業化龍頭工業企業全部實現盈利,產品銷售收入實現42.4億元,增長40.7%。

  一季度,黑龍江墾區克服了畜產品市場價格持續走低,飼料價格居高不下等不利因素,按照《墾區新農村建設畜牧業建設規劃》,全面啟動150個養殖小區、2100個家庭牧場新建和改建工程,重點推廣奶牛高產綜合配套技術、生豬三元雜交生產模式等五項綜合實用技術,使畜牧業保持了較旺增勢,"兩牛一豬"和羊的飼養量所佔全省份額均達10%以上。一季度,墾區畜牧業實現增加值5.8億元,同比增長23.8%。截止4月末,墾區大牲畜存欄77.9萬頭,同比增長10%,肉類、蛋類和奶類產量分別為10.3萬噸、1.2萬噸和24萬噸,同比分別增長36.2%、23.6%和17.4%。奶牛飼養業平穩較快發展,存欄30.5萬頭,同比增長12%,佔全省存欄的比重為18.4%。

責任編輯: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