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8日電 在哈爾濱市南崗區龍泰社區裡,一位身患者肌無力的母親與9歲的女兒過著相依為命的日子,女兒成了殘疾母親的拐杖,母親則是女兒的精神寄托,母女倆在彼此的扶持中,演繹出一段感人的母女情。
9歲小鬼當家照顧殘疾母親
初到馬家,讓記者感到意外。沒想到這個由孩子當家的家庭雖然清貧但如此整潔。一眼就可以看出這對母女是熱愛生活的人。記者從馬桂榮口中了解到這個不幸家庭的經歷。
女兒出生那年,從醫生那裡馬桂榮知道了這世上有一種疾病叫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到目前為止全球都沒有辦法治療,而自己卻患上了這種病。她知道,自己將逐漸失去行走的權利。她投醫訪藥跑遍了全國,可病情卻沒有任何好轉。而命運之神對這個不幸的家庭卻是異常苛刻,2002年12月,馬桂榮丈夫患肺癌去世了,那時女兒還不滿7歲,母女倆只能靠每月295元的低保金和丈夫單位每月補助的150元錢來維持生計。這些錢只夠解決溫飽,根本沒有餘錢治病,她只能默默地承受著病魔一次又一次的瘋狂襲擊和擴張。如今,馬桂榮的病已經發展到只能扶牆纔能勉強挪動身體,而她的雙手也在逐漸失去力量,連盤子都舉不起來了。日常的家務和照顧自己起居的重擔自然地落在女兒丹瑩身上。
每天早上,小丹瑩起床的第一件事是幫媽媽穿好衣服、疊上被,然後開始給媽媽洗臉。洗臉對於常人來說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可對這對母女來說,卻是件麻煩事。因為母親不能獨自站立,所以洗臉地點選在客廳窗臺上,馬桂榮可以靠窗臺臺面支橕起身體,小丹瑩先要打來洗臉水,將香皂和毛巾放在臉盆內,再吃力地將臉盆舉到窗臺上,還沒有窗臺高的她只能站在方凳上為媽媽洗臉,所以每次洗完臉,兩人都滿身是水。
夏天還沒什麼,可冬天小丹瑩卻要走十多分鍾的路程上學,有時走到教室濕衣服凍得硬邦邦的,得緩一上午纔能乾透,可小丹瑩滿不在乎。每到冬天,媽媽經常無故『拒絕』洗臉,可小丹瑩絕不讓步,她說要讓母親每天都很漂亮。
早餐說是馬桂榮『做』,實際小丹瑩更累。因為鍋臺太高,小丹瑩身高還沒有達標。這些飯菜都是姥爺或表姐提前做好的,母親負責熱一下,就是這簡單的熱飯,馬桂榮從客廳『走』到廚房也要10分鍾的時間,她要一手搭在小丹瑩肩膀上,一手扶牆,一步步挪到廚房,然後一手扶灶臺,一手完成熱飯工作。吃完飯,小丹瑩會翹起腳來在水池裡將碗刷乾淨,收拾好碗筷,纔背起書包上學。
臨走前,小丹瑩會把媽媽扶到窗臺前,這樣媽媽可以靠著窗臺看看外面的世界,等她放學回來好給開門。等待是難熬的,可對於馬桂榮來說,卻是快樂的,雖然她要站上一上午甚至一天,但想到能為女兒做點事,馬桂榮的心裡就充滿了快樂。女兒太小,自己打不開鎖,『為女兒開門』是目前她唯一能為女兒做的事。盡管雙腿的疼痛總是伴隨著她,可她仍咬牙堅持,她不能坐下,因為如果沒有外力的幫助,她自己根本無法站起來,就不能給女兒開門了!想到女兒天真的笑容和乖巧的身影,無論多難受,馬桂榮都克服。11點30分,她會准時挪到窗臺前,張望女兒的身影,提前挪到門邊。一次,她『走』急了,身體失去平衡摔到在地上,女兒心疼地在門外哭,她咬牙堅持爬到門口,打開了房門,小丹瑩抱著媽媽磕青的胳膊放聲大哭,媽媽卻安慰女兒『沒事,一點也不疼!』對小丹瑩來說,最盼望的是姥爺和表姐的到來,因為這樣,不但自己可以吃到可口的飯菜,更重要的是媽媽可以在床上休息,不用等待給自己開門了。
3年來小丹瑩沒睡過一個囫圇覺
作為一名母親,她為沒給女兒帶來童年的快樂而深深自責。『有時候,我想到死,我活一天,就給女兒增加一天負擔,9歲孩子應是在父母呵護下快樂成長的花朵,可小丹瑩卻承擔起一個成人也難完成的重擔,我不配當母親呀!』說到女兒馬桂榮愧疚不已。
小丹瑩是個懂事的孩子,她深愛自己的母親和這個家庭。為了讓母親有一個整潔、舒適的生活環境,她堅持每天打掃房間,她說要讓媽媽擁有一份好心情。為了減輕女兒的負擔,馬桂榮也力所能及地『配合』女兒的行動,將家裡收拾得一塵不染,小丹瑩堅持兩天一拖地,她說這樣即使母親摔到了,也不至於滿身灰塵。小丹瑩手小,擰不動拖布,母女倆就一起擰,可即使這樣也擰不乾淨,小丹瑩就拽著濕漉漉的拖布來回走,每次拖地都要幾個回合纔能把地擦乾淨,雖然很辛苦,可小丹瑩一直堅持。看到女兒弱小的身體拖著大拖布來回擦地的情景,馬桂榮的心在滴血!
『這幾年可難為孩子了,尤其是晚上,她從來沒睡過一次安穩覺。』馬桂榮內疚地說。肌無力患者躺在床上不能自己翻身,可一個姿勢久了渾身酸痛,必須變換姿勢,這需要外力幫助。於是,每個夜晚,熟睡中的小丹瑩都會定時醒來,幫助媽媽完成翻身的動作,然後再睡去,這個動作小丹瑩每晚要重復四五次,而且3年來沒有一天間斷過……對於一個剛剛八九歲的貪睡孩子來說,這是怎樣的毅力呀!
此外,伺候母親大小便,也是小丹瑩的『功課』之一。每次方便時,小丹瑩會先將塑料布鋪到床上,扶著母親躺下,再將便盆墊在母親身下,最後將便盆倒掉,衝洗乾淨。這些大人們都不願乾的工作,在小丹瑩的眼裡,卻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記者問小丹瑩,是什麼給了這樣的毅力,她告訴記者,是父親臨終前的囑托給她力量。臨終前,父親拉過7歲的小丹瑩說:『好好學習,替爸爸照顧好媽媽,爸爸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小丹瑩痛哭著答應了爸爸的囑托。從此,『照顧好媽媽』成了小丹瑩心裡最重的事。
馬桂榮告訴記者,懂事的小丹瑩3年來放學就回家,從沒有在外玩耍過。小丹瑩說,看到小伙伴們在操場上追逐嬉戲,也羡慕過,但她不斷地告誡自己:『媽媽需要我,我和同學們不一樣!』
家裡經濟困難,只能勉強糊口,可小丹瑩從不抱怨,家裡做什麼,她吃什麼,從不提額外要求。因為營養不良,已經9歲的小丹瑩看起來明顯要比同齡孩子矮一大截,纖細、瘦弱,可她照顧起母親卻絲毫也不含糊。夏季,洗衣服的工作幾乎被小丹瑩承包了,盡管衣服洗得不是很乾淨,但小丹瑩說,這是自己的勞動成果,媽媽喜歡穿。說起照顧媽媽來,小丹瑩有些靦腆,她說自己有時候也會偷懶,可想到爸爸的囑托,她就會堅持下去,她說自己會把媽媽照顧好,她最大的心願是讓媽媽重新站起來。
盡管支橕起這個家花費她很多的精力,小丹瑩的學習成績依然在班裡名列前茅。
無私的關愛,讓她們感到溫暖
一年前,社區韓春英書記了解到馬家的不幸,從此她將愛心撒向了這個家庭。年初,她聯系到哈爾濱麥迪格眼鏡公司免費為小丹瑩配制了一副4000元的矯正視力眼鏡。今年1月,她又聯系到哈爾濱市友聯洗浴休閑廣場幫扶這對母女。該單位不僅捐助了4000元錢,還給這個家庭更換了一臺29英寸的長虹彩電,安裝上了有線電視,每個月還送來成箱的牛奶、方便面、罐頭。每到換季的時候還給小丹瑩送去漂亮的新衣服。難能可貴的是,友聯的經理剛上初一的兒子,每月從自己的零花錢中節省600元資助給小丹瑩。他們還明確表示:如果哪家醫院能治愈丹瑩媽媽的病,我們來支付全部醫藥費!
現在,小丹瑩每天都試著牽著媽媽的手慢慢走,她希望奇跡發生,媽媽的病能夠康復,那時她會領著媽媽去外面轉轉,牽著母親的手盡情地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