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9日電 1.8公裡長、6米寬的通村水泥公路擇日開工,2000棵垂柳將全村裝扮一新,150平方米的活動中心正在籌建,100個農家沼氣池緊張施工,農民小康樓規劃吸引開發商上門洽談……今春雞西新發村大乾快上,乾部摩拳擦掌,村民喜氣洋洋。
調整種植業結構,該村放眼國內外兩個市場,著重培育品牌蔬菜,擴大種植面積。目前,該村菜田佔到近1/3,建起蔬菜大棚和溫室245棟,每年出產無公害西紅柿100多萬公斤,包裝精美,並注冊了『譽陽』牌商標。其中,50多萬公斤遠銷俄羅斯市場,近銷七臺河、林口等地,還賣到了上海。僅此一項,村民年淨收入150萬元。
利用交通便利的地理優勢,瞄准產銷兩旺的煤炭市場,新發村通過招商引資、土地入股、合資共建等方式,引進洗煤廠、選煤廠、鐵路貨場、加油站等項目。運輸業由小到大,村民有各種貨車100多臺,年淨收入500萬元以上。240多人就近給這些企業打工,大多數人平均月收入超過千元,就連30多名殘疾人也被鐵新洗煤廠安置就業。
借助非農產業的發展,新發村集體經濟迅速壯大。貨場出租、土地入股洗煤廠、引進煤炭篩選廠,從中村集體年可實現收入百萬元。利用這些收入,村裡先後建起建築面積780平方米的村辦公樓,建築面積2100平方米的教學樓,佔地1750平方米的休閑廣場,以及圖書室、健身房,固定資產超千萬元。
新發村是雞西市的首富村。最近西郊鄉黨委調查顯示,2005年,該村人均純收入5062元。
受益於緊密對接市場、多業並舉,村民們得到豐厚回報,該村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最新統計,新發村自來水、電話入戶率達100%,有線電視入戶率、住房磚瓦化率達99%,10%的農戶還購置了電腦。對此,大家並不滿足。提起建設新農村,村民有的希望盡早住進村裡建的樓房,環境向城鎮看齊;有的希望和城裡人一樣享受醫保,上了年紀拿保險。
前些天,在省設計院專家的指導下,新發村中長期發展規劃正式拍板。村委會主任畢玉勝告訴記者,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省級試點村,新發村到2010年要形成百棟大棚規劃區和新型節能住宅示范區,社會總產值達到2.5億元,村集體淨收入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