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滬哈跨區域經濟合作新模式:南北糧食合作聯社
2006-05-29 14:40:04 來源:新華網-半月談  作者:韓世峰 孫英威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9日電尋求糧食供給的上海市奉賢區與渴望種糧增收的哈爾濱市木蘭縣,通過『南北糧食合作聯社』這一國內首創模式實現了『雙贏』。目前,兩地合作已由糧食合作向經濟技術、社會、文化等領域延伸拓展。有關人士認為,滬哈合作有效促進了農業弱縣的農民增收以及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探索出了一條以南帶北、以城帶鄉建設新農村的新途徑。

  糧食購銷架起『南北合作』橋梁

  據半月談消息稱,上海市主要農產品供應地———奉賢區,由於自身糧食產量、品質的欠缺,一直渴望在黑龍江省建立優質農產品基地再返銷上海市場。經過考察,上海人看中了黑龍江農業大縣木蘭,並於2005年初與其簽署了建立糧食購銷合作社協議。經過『三大步』的跨越,雙方把普通的糧食購銷合作建成國內首創、國際通用的標准合作社模式。

  第一步,木蘭縣建立了『生產合作社+加工企業』的產品加工模式,組建了擁有601戶農民、1萬多畝水田的三勝水稻生產合作社,並建立了年加工能力5萬噸的大米加工廠。上海奉賢區則建立了銷售合作社,形成『銷售企業+超市』的銷地營銷模式,由擁有超市網絡的上海永信米業公司加盟承擔。

  第二步,雙方合作社聯合起來組成了跨地區、產品加工銷售一體化的『南北糧食合作聯社』,合作聯社注冊了『哈哈木蘭』大米品牌,對生產合作社的水稻按每公斤高於同期市價6分錢收購。去年10月,首批80噸『哈哈木蘭』大米運抵上海,由於品質好很快就被搶購一空。

  第三步,在合作聯社基礎上,逐步向股份制轉變。農民可用土地參股,建立生產、加工、銷售全程協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統一體。今年,三勝水稻生產合作社社員入股了1000畝土地參與經營。

  一年多糧食產銷合作使木蘭縣農民嘗到了甜頭。合作社社員王財說:『我家的20畝地都入社了,嚴格按照種子、技術、肥料等「六統一」操作,去年畝產達到500公斤,比過去多收100公斤,整個收入增加了近千元。』三勝村村委會主任、三勝水稻生產合作社理事長劉江說:『去年參加合作社的農民增收達30萬元,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作為理事長的價值。』在『三勝』這一成功范例的影響下,今年木蘭縣水稻生產合作社發展至6個,有1896個農戶參加,入社水稻面積4.6萬畝。

  產銷合作使木蘭大米獲得了上海市場的『綠色通行證』,『哈哈木蘭』品牌成了上海市民心目中的名牌。奉賢區農委信息辦主任王冠雄說,南北糧食合作聯社是一種有效的贏利模式,合作區域可能要擴大到整個黑龍江和吉林等地,目標市場不止是上海,還包括京津地區,甚至是國際市場。

  多領域互動形成『以城帶鄉』新格局

  木蘭縣與奉賢區在糧食產銷合作基礎上不斷擴展合作內容,簽訂了農業經濟技術合作、現代農業園區等經濟合作協議和白對蝦生產協議,把有實力的上海企業引到木蘭落戶,同時還在社會、文化等領域開展交流溝通,形成了南北互動、城鄉互補的良性循環。

  如今,奉賢區與木蘭縣合作建立的南北糧食合作聯社所生產的『哈哈木蘭』品牌的大米已成功打開上海市場。由於這種『軟、糯、香、甜』的中高檔大米非常符合上海市民的口味,因此雖然每市斤零售價近2元,但仍然在上海市的各大超市熱銷。

  今年3月初,上海漢德集團出資2000萬元收購的木蘭肥牛有限公司啟動生產,木蘭肥牛肉開始走進上海超市。木蘭縣副縣長宋柏林說,木蘭肥牛是木蘭縣的特色產業,多年來由於龍頭企業不強一直沒有發展起來,在漢德集團拉動下,飼養基地的肉牛飼養規模今年將突破4萬頭。

  奉賢現代農業園區木蘭分區現已完成規劃。今年啟動區規劃2平方公裡,已開始進行基礎建設。雙方商定,奉賢區負責向木蘭引進企業,重點發展蔬菜保鮮、食用菌加工、畜禽加工等農產品精深加工業。上海方面表示,啟動區的投資規模不會低於10億元,並給予到木蘭縣投資辦廠的企業以上海市的優惠政策。

  木蘭縣與奉賢區的合作還向社會、文化領域延伸。奉賢區專門開闢了8000平方米木蘭專區,展示以二人轉、東北廚藝為主的東北文化,並邀請木蘭縣『松花江歌舞劇團』到上海演出。奉賢區農委組織乾部集資,為木蘭縣100名貧困學生每人每年提供2000元的教育資助,直到大學畢業。

  木蘭縣與奉賢區合作促進了哈爾濱市與上海市之間合作層次的提昇。上海市政府表示,今後將重點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哈爾濱老工業基地振興,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到哈爾濱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產業,支持科技研發機構與哈爾濱廣泛開展經濟技術合作,並簽署了滬哈水稻生產合作、成立滬哈合作研究會等協議,同時正在謀劃互派乾部掛職鍛煉等事宜,初步構築起哈爾濱與上海兩市間跨區域合作的基本框架。

  誠信守約築牢合作基石

  木蘭縣經濟基礎差,又沒有便利的交通條件和產業基礎,在對外招商引資上缺少優勢。但是木蘭縣天藍水淨土肥,有良好的生態優勢,具有與發達地區開展合作的獨特條件。木蘭縣認准了這一比較優勢,以自己的一腔誠意打開了與大上海的合作之門。

  為促成滬哈合作,木蘭縣主要領導恪守誠信原則,多次奔赴上海與奉賢區主動接洽,並向對方介紹真實情況。2005年初,木蘭縣在3個月時間內將奉賢區提出的水稻生產標准和生產規程逐條落實到合作社的農戶,建成了先進的大米加工生產線,落實了水稻合作社啟動資金及章程。一向嚴謹的上海人在考察了合作社後稱贊道:沒想到運作得這麼快,落實得這麼好,標准這麼高。

  按雙方合作要求,第一批80噸大米要在去年10月28日前運到上海。在沒有拿到鐵路車皮的情況下,木蘭縣硬是用汽車把糧食直運到上海,盡管多花了1萬多元運費,但兌現了承諾。木蘭縣用真情和誠摯的態度贏得了合作方的贊譽。為保證未來持續合作,木蘭縣還與奉賢區簽署了政府間協議,為兩地長期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木蘭縣委書記吳國祿說,目前滬哈合作態勢良好,但還需要有關方面提供必要扶持,建議對『南北合作』在立項上予以扶持,加快發達地區帶動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速度。

  黑龍江省委常委、哈爾濱市委書記杜宇新說,上海方面重視糧食供給,但土地資源有限,部分產業也需要梯度轉移;哈爾濱市生態環境優越,農民盼望種糧增收,政府希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擴大稅源。南北兩地的經濟互補性,決定著滬哈合作具有持久和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隨著滬哈合作的逐步擴大,必將對哈爾濱市乃至黑龍江省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產生積極的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