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日電 連日來,眾多市民在反映空車配貨擾民問題的同時,也有市民和政協委員提出了應對的方法,把這些空車配貨市場城區中心,規范管理。經記者了解,哈爾濱市社科聯和道外區政府就此問題曾經進行過調研,分析了空車配貨擾民問題的成因,並提出了遷、建、管的三大對策。
原因一:專業市場集中
空車配貨之所以擾民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空車配貨站和需要空車配貨業務的商家離居民區太近;而這一局面的形成又與專業市場和物流中心集中在市區內有直接關系。
由於歷史的原因,哈市兩大貨運火車站———濱江站和哈東站都坐落在道外區的城區中心。道外區內外的各大專業市場,幾乎都是以這兩大物流中心為依托而發展起來的。而專業市場的不斷壯大,又反過來促進了物流業的發展,加之鐵路運輸的局限性,使得以公路運輸為載體的空車配貨業務快速發展起來。為了業務的方便,這些空車配貨站自然都建在了火車站和專業市場周邊,與這些區域內的居民成為鄰居。
原因二:配套設施不健全
空車配貨行業最近幾年的發展勢頭很猛,大大小小的空車配貨站遍布火車站和專業市場周邊,業務十分繁忙。但與之相適應的停車場和貨場的建設,卻遠遠沒有跟上行業的發展。以濱江站周邊的空車配貨站為例,僅有龍運物流中心內設置了相應的貨場,但該貨場僅僅能夠滿足龍運物流中心站點的需要,周邊數量眾多的單獨經營站點仍然缺乏必要的存貨場地,而停車場的建設幾乎為零。
行業發展需要場地,而場地的稀缺又限制了行業的發展,於是,空車配貨行業走向了『畸形』發展,擾民問題隨之出現。
原因三:管理缺位
配套設施建設跟不上行業發展的需要,並非空車配貨行業『畸形』發展的唯一誘因,管理部門的責任缺失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對空車配貨站的審批,有關法規是有明確要求的,《哈爾濱市城市居民居住環境保護條例》第十七條規定:在居民居住區內禁止開辦空車配貨站點。同時,工商部門核發營業執照,也需要業主出具場地符合要求的前置審批手續。而根本不具備場地條件和環境要求的空車配貨站如此之多,必然是緣於審批把關不嚴和管理不到位兩種原因。另外,由於空車配貨行業在審批上存在的問題,使得相當一部分空車配貨站既能夠合法存在,又無法有序經營。因此,對於公安、環保、城管等其他管理部門而言,只能通過隔靴搔癢式的突擊性檢查來達到管理的目的,其結果自然無法讓群眾完全滿意。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由於管理缺位,一些無照經營的『黑配貨』混跡其中,更使得空車配貨行業呈現出良莠不齊的局面,非法存在必然導致違法經營,出現擾民問題也就不足為奇。
對策:遷、建、管
哈市政協委員霍玉夫在哈市政協十屆四次會議上建言,哈市應開展一次空車配貨市場整頓治理。要由政府牽頭,會同工商、交通、公安、城管、城管行政執法等部門聯合行動,對於無照經營、亂停亂放現象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同時,根據哈市交通物流現狀,全面規劃空車配貨市場,根據出城口貨運流量,規劃開發新的空車配貨市場。
根據哈市社科聯和道外區政府的調研,解決空車配貨問題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遷』:讓空車配貨站遠離居民區纔是最為根本的解決矛盾的辦法;二是『建』:解決場地問題,建設能夠滿足需求的空車配貨周轉場地勢在必行,場地問題解決了,既可以有效規范空車配貨業的經營行為,促進該行業的長足發展,又可以將空車配貨佔道擾民的問題徹底解決;三是『管』:要做到『強化監管』,工商、公安、交通、環保、城管分別依據各自職責,分工協作,共同規范空車配貨行業的經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