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認真嚴謹 勇於創新
林尚揚1932年生於廈門。1950年,高中沒畢業的林尚揚就光榮地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由一名文弱書生變成了一個敢於面對困難的人。1956年秋,林尚揚考入哈工大。他填報的志願是『機械制造』,老師告訴他,焊接專業是新學科,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他毫不猶豫地回答:『那就念這個還有許多問題沒解決的專業吧』,從此他與焊接結下了不解之緣。1962年他來到了現在的單位——哈爾濱焊接研究所,在焊接領域裡辛勤地耕耘著,一乾就是40多年。
1965年,我國大搞鋼鐵革命。隨著鋼鐵強度的不斷提高,焊接跟不上發展。那時,他每天從早到晚『泡』在研究所裡潛心研究。沒有幫手,他就自己開銑床、磨床……最終,他將搞低合金高強度鋼的埋弧焊絲和電渣焊焊絲技術研究成功,至今仍在生產中使用。
水下焊接技術在上世紀70年代初時,在國內還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作為該項研究技術的課題組組長,林尚揚查找了國外大量資料後,找到了一種局部乾法的水下焊接技術,即周圍是水,但焊接處是乾的。並克服了以往人到水裡就什麼都看不到的盲焊等缺點,使我國的水下焊接技術一躍跨入世界先進水平行列。
從上班第一天到現在,除了公出,林尚揚是每天在單位工作時間最長的一個人。他的愛崗敬業精神深深地感染和帶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學風嚴謹、工作較真的他,在生活中卻十分隨和、儉朴。無論上下班、還是生活中,從不要求公車接送。雖然現在年事已高,林尚揚獨自出門時,還是堅持坐公交車,從不給單位增加任何負擔。應該享受副省級待遇的林尚揚,出差在外住的都是普通標間,從來都是和同行的同事住一起,而沒有特殊的要求。
■ 推陳出新 填補空白
『我認為一個人只能在一條道上走,不可能同時嘗試走好幾條路,但是周圍許多人所走過的路是可以借鑒的。吸收他人的經驗和優點可以使自己少走彎路。』在科研創作中,林尚揚善於在引進中推陳出新,使他主持完成的科研課題增補了多項國內空白。
記得到德國參加國際焊接展覽會時,他發現一種窄間隙埋弧焊技術,主要用於特厚鋼板焊接,效率很高。在他的積極推動下,國家引進了這一先進技術和設備。但在實踐中,這項『單絲』窄間隙埋弧焊技術暴露出一定的不足。為此,林尚揚大膽改良,最終解決了特厚結構焊接質量與效率的矛盾,節省了焊接材料和能源。
多年來,林尚揚先後創建了水下焊接實驗室、埋弧焊實驗室、焊接機器人實驗室、激光焊接實驗室4個實驗室,從事的科研項目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至今,這些成果在許多行業和領域被廣泛運用,產生了比較好的效益,他本人也因此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他主持完成了26項重點科研課題,其中有21項填補了國內空白,有8項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他累計榮獲國家、部級科技成果獎15項,先後完成學術專著兩部,成為國內焊接技術領域的佼佼者。1995年,林尚揚以其精深的學術造詣和對焊接事業的卓越貢獻,光榮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作為一位在國際上有著重要影響的專家,林尚揚的一生都是在圍繞國家的需要而忘我地開展著科研工作。工作40多年來,林尚揚與焊花為伴,他的生命如焊花般為祖國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