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9日電 近三年來,哈爾濱市域綠化發展很快,總量相當於過去近20年的總和,生態綠化的概念逐漸成為共識。但是,業內人士指出,哈爾濱的生態建設,面臨著綠化用地短缺等系列問題,如何突破這些瓶頸,成為快速有效實施綠化建設的關鍵。
綠化土地哪裡來
據了解,生態園林建設需要大量土地承載,目前,哈爾濱全市能稱為『氧倉』的綠化帶僅有兩處,其餘尚在建設中的6處,用地問題是核心。
據哈爾濱市環保局自然保護處處長劉傑介紹,哈爾濱市北部和西部的防護林帶屬於國家三北防護林的一部分,比較完整,但僅能降低郊區的風速,對城市環境的保護作用有限。『生態建設涉及城鄉,從建設大生態戰略考慮,可以充分利用村屯生態建設、退耕還林、沿江沿河兩岸擴展、公路鐵路綠色通道建設、企業退出中心城區等方法,充分解決綠化用地問題。』劉傑說,近年來,環保部門把城市周邊廢棄地首先利用起來,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全面進行了清理綠化。
據了解,哈爾濱市郊區及鄉村綠色通道工程、生態林和生態村工程發展很好,近年來先後建設了哈阿、哈大、哈綏、哈雙、濱綏等公路、鐵路綠色通道30多公裡,同時退耕還林、宜林宜草荒山荒地利用等綠化措施增加了綠化覆蓋率。僅2005年,城郊鄉村就人工造林、退耕還林還草23萬畝,有效解決了綠化土地。
相對而言,城市綠化用地就顯得十分緊張。規劃設計院綠化專家侯曉說,城市建設的日益擴大帶來對土地需求的增加,而私建濫建則使城市可綠化用地更加少。『但不是沒有潛力可挖,流經城市核心區的松花江、馬家溝、何家溝、信義溝就有很好的潛力。』侯曉說,目前,哈爾濱市僅僅完成了松花江兩岸的綠化帶建設,其他3條河尚有可利用的餘地很大。同時,許多企業遷出城市中心區戰略增加了城市可利用綠化土地。『哈爾濱市的城市綠化用地目前能滿足綠化需求,只是在區域分布上不盡合理。』
綠化思路漸清晰
據哈爾濱市規劃部門介紹,經過各方面研究努力,全市大生態建設理念已經取得共識:沒有鄉村的綠化生態就沒有城市的生態,城鄉生態建設開始融合。
規劃和綠化專家王惠民說,對於城市,氧倉建設尤其關鍵。目前,哈爾濱市的生態村屯和生態林建設與城市氧倉建設開始相結合,8大楔形綠地的『光明楔形綠地』,首先建成於光明村生態村,繼而建設相應的生態林,而這樣的大量生態林逐漸延展相連,將促進大面積楔形綠地的加速出現,形成城鄉一體化建設格局,使城鄉共同受益。這樣,『已建成的三北防護林就可以和新建設的生態林逐漸相呼應,形成生態合力,共同發揮作用。』
侯曉說,哈爾濱市的城市綠廊思路也已確立,在城市三環、四環路將建起百米寬的綠帶;在流經市區的4條河兩岸闢建100到200米的生態綠化林帶,可以把城市進行很好的分割,建起生態相連的開放綠廊。『現在馬家溝、何家溝改造就沿襲這個思路。』侯曉說,信義溝已經開始在香坊區進行小規模綠化,面積達到5公頃。『這些綠帶、水面可以把郊區清新空氣輸入城區,調節城區氣溫、濕度,同時涵養水源。這樣,綠化的生態意義也就出來了。』
侯曉說,哈爾濱市在規劃中已經確立,在城市下風向,也就是哈爾濱的東部道外、香坊一帶,規劃出排氣通道,建設通直、順暢的交通乾道,讓空氣把污染物迅速排進東部森林消化掉。對於城市建築布局不合理所致熱島問題,侯曉認為只有闢建大面積綠地纔能解決。『現在道裡區闢建的60公頃的植物觀賞園、7公頃的松柏生態園,南崗區建起23.8公頃的「百家姓」生態園林,以及其它城區紛紛建設的生態公園,都可以作為生態綠地,利用熱島效應形成空氣環流,擴散並消化熱島污染,降低熱島溫度。』
綠化視野待曠遠
生態綠化不僅要增加綠地量,更要保持好既有綠地健康發展。哈爾濱市城管部門做的一次關於全市城區園林綠化普查結果顯示,截至2004年末,哈爾濱的城市綠化面積比上一次普查減少33.86萬平方米。
據城市綠化部門人士介紹,減少的原因主要在於近年隨著城市快速的開發建設砍大樹栽小樹,降低了綠化覆蓋率。據市城管局1999年以來的統計,哈爾濱市五年來砍伐的樹木達6.14萬株,幾乎佔城區樹木總量的1%,而移植僅僅2.69萬株。
城市綠化專家王惠民說,砍伐成樹減少了城市綠化覆蓋面,直接破壞了城市的區域生態環境。因此,要從生態環境效應方面考慮大樹的移植價值,最大限度地進行移植,而不是僅僅從經濟成本考慮。
管護不到位也直接影響到草木的存活。據介紹,過去,哈爾濱的城市綠化工作分別由城管局、市綜合整治辦、生態園林城市建設領導小組等多家單位負責,形成綠化建設的多頭管理,往往也帶來管理的脫節。『城市綠化要綜合協調,但也要統一管理,哈爾濱急需的就是建立統一的綠化監管機制和制度。』
而近年來綠化理念的缺陷也影響了生態效應的發揮。東北林業大學林學院教授聶紹荃說,城市森林化是上個世紀就提出並獲得世界城建園林專家們的認同。『城市綠化應該是喬木、灌木、草地多樹種多種類植被相結合,並且草地不超過綠化總面積的30%為最佳配置。追求近自然森林化的生態城市,生態效應第一,而景觀作用、美化效果等是第二位的。』
王惠民說,林、草、蟲、鳥生物多樣性共生共榮,將形成有效的生物鏈,生態綠地應主要靠自然的生物鏈來維持。加大適宜哈爾濱生長的植物引進、培育和推廣,將改變目前樹種單一的現象。同時應該注意常綠和落葉並舉,慢生與速生兼顧,美化與香化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