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0日電 題:經歷17年風雨鑄就歷史性跨越"哈洽會"從區域走向世界
第十七屆『哈洽會』的帷幕在人們欣喜的、留戀的目光中徐徐落下。歷經17年的風雨,『哈洽會』已經發展成為名符其實的國家級、國際性盛會。參展企業從最初必須具備『外貿經營權』,發展為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國內百強企業、國際五百強紛紛參展參會;參展企業由最初以經貿企業為主發展到以生產企業為主的參展主體多元化;從第一屆的只限於原蘇聯及東歐國家、只有10個國家和地區參展的區域性洽談會,發展成為以俄羅斯及東北亞地區為主面向世界各國,參展國家和地區達80多個的國際盛會;貿易形式從最原始的易貨貿易發展到易貨貿易、現匯貿易和經濟技術並舉;貿易內容由過去的基礎生產資料與生活日用品的簡單交換,發展到機電、化工原料、重工產品及高科技產品的貿易洽談……回首這17年,不僅僅是『哈洽會』發展的17年,還是哈爾濱發展的17年,更是中國發展的17年!
在『哈洽會』這個國際經貿大舞臺上,客商們展示的是來自國內外最前沿的產品、最新的科學技術、最先進的理念。在這個國際經貿大舞臺上,客商們不僅可以進行貿易洽談、尋找合作機會、找到商機,而且在這裡客商們可以了解到最新的國際國內的商界動態,准確掌握商機。『哈洽會』為國內外客商搭建了一個可以盡情施展纔華的舞臺。與第一屆『哈洽會』相比,本屆『哈洽會』的巨變用翻天復地來形容可謂恰如其分。
入會資格降低門檻吸引客商
曾經參加過第一屆『哈洽會』的原省技術進出口公司的李先生講,最初的『哈洽會』『門檻』非常高,企業要想參展必須具備『外貿經營權』這張『通行證』。
最初『哈洽會』用『外貿經營權』對參展的企業進行限制。那時參展的企業以經貿企業為主,參觀者在展會上看到最多的是企業在自己的展位上豎著『有外貿經營權』字樣的牌子。從第六屆『哈洽會』開始,參會主體由中介性的貿易公司向有實力的生產企業、商業企業、非國有企業和科研單位擴展。從第十屆『哈洽會』開始,無『外貿經營權』的民營企業被允許與會參展。
最近幾屆的展會,經貿企業非常罕見,取而代之的是生產企業、民營企業、各高校等。最初幾屆是外貿公司為生產企業代銷產品,現在他們可以直銷自己的產品。產銷的直接掛鉤使生產企業開始直接面對國際市場,企業的視野更寬了,品位更高了,實力更強了。
經過17年的發展,參展的企業由經貿企業發展到生產者佔主流,參展者的變化昇華了『哈洽會』內涵。參展企業呈現出多元化,更符合國際慣例。本屆洽談會進一步擴大了對大中型生產企業、三資企業、鄉鎮企業和科研單位的邀請范圍。
與會客商 來自85個國家和地區
第一屆『哈洽會』只有來自原蘇聯、保加利亞、民主德國、波蘭等國家和地區的900位來賓和客商參會。
第八屆『哈洽會』在保持『哈洽會』鮮明特色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對世界各國的開放,『哈洽會』的國際性明顯增強。這屆哈洽會在邀請俄羅斯等獨聯體和東歐國家客商與會的基礎上,強化了對世界各國的招商招展力度,參與這屆哈洽會的國家和地區覆蓋五大洲,參展的國家和地區達到54個。
本屆『哈洽會』客商雲集,來自俄羅斯、白俄羅斯、匈牙利、日本、德國、英國,香港、澳門、臺灣等85個國家和地區的11947名客商以及國內30個省市的11萬多名客商參會參展。
第一屆『哈洽會』國內各省市6個交易團、含69家公司和大企業參展此時參會企業以政府指定為主。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哈洽會』開始進行市場化運作,加大了對外宣傳,變政府指定為吸引企業自願參加。
本屆『哈洽會』吸引了德國西門子公司,美國沃爾瑪、AB公司、可口可樂、通用公司、杜邦公司、瑞士雀巢公司、韓國現代集團、日本三井株式會社、索尼愛立信、英國百安居公司,法國家樂福等100多家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專業采購商等國外知名大氣業參會參展。
成交金額 17年間增長13倍
經歷了17年的發展,『哈洽會』由過去『3個暖瓶換一臺冰箱,一臺計算機換10噸矽鋼片』單純的易貨模式,發展為現在既有規范的易貨貿易,又有現匯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完全與國際接軌的貿易方式。交易額從第一屆的18億瑞士法郎(約合16億美元),發展到本屆實現簽訂各類涉外合同88.3億美元,簽訂各類國內合同940.9億元人民幣(約合113.85億美元)的重大突破。
第六屆『哈洽會』交易方式由簡單的不規范的易貨貿易逐漸向國際慣例運作的多種經貿合作轉變。當屆『哈洽會』既開展了易貨貿易,又開展現匯貿易;既開展了經濟技術合作會,又進行了招商引資;既開展了國際經貿合作,又搞國內橫向經濟聯合。現匯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額在交易總額中的比重大幅上昇。
作用凸顯國際貿易合作的橋梁
在本屆『哈洽會』上,參會參展的兄弟省市也取得了豐厚的收益。浙江省共簽訂各類合同54個,總金額達到124億元;上海交易團簽約額達188億元;中國農墾交易團簽約129.1億元,貴州省首次參展就簽約61億元;本屆哈洽會成為名符其實的國際間開展貿易合作的紐帶、平臺、橋梁。
俄羅斯、日本、韓國、波蘭、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在本屆『哈洽會』上都舉辦了商務日、商務周和各種形式的推介會、對接會;26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商經貿組織也紛紛在『哈洽會』上尋找貿易伙伴和投資對象。
回首十七載,無論是前蘇聯政體的變化、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非典』的發生……『哈洽會』自我超越的探索從未停歇,『哈洽會』正在走向成熟。我們相信已經成為國際盛會的『哈洽會』將越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