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假外地車擾亂哈爾濱貨運市場亟待解決
2006-06-21 10:27:04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張鳴霄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21日電 運輸業是經濟發展的命脈。近年來,個體運輸業在哈爾濱市運輸行業中日漸興旺,從業人員和車輛迅速增加,與國有、集體運輸業『三分天下』,佔據很大市場份額,給市民生活帶來諸多方便。然而記者近日走訪發現,哈爾濱市貨運市場目前存在一種怪現象:有2000多臺在哈市正常營運的個體貨運車輛卻掛著黑R、吉J、蒙E等外地牌照,手續也是外地的,車主卻是哈爾濱人。本地人為什麼要開外地車?

  現狀:為逃稅個體貨運車辦外地牌

  記者從市工商局站前分局貨運市場管理所了解到,哈市現有貨運車輛43000臺,其中個體經營的13000臺,主要分布在道裡、南崗、香坊、動力等城區自然形成的貨運市場內。據調查,這些個體運輸車輛分5類:正規經營的個體車輛;私車掛公,即個體購置的運輸車輛通過各種途徑掛靠在國有、集體企業、事業單位的;國有、集體企業賣給個人的車輛;大運輸公司將車輛承包給個人經營的;掛黑R、吉J、蒙E等外地牌照的本地車輛。後4種類型的車輛約佔哈爾濱市個體貨運車輛總數的1/3,即4000臺左右,其中有2000多臺屬於本地車掛外地牌照,這樣的車輛可少交養路費、道路運輸費、工商管理費、車船使用稅等稅費,因此這些個體貨運車輛偷稅漏稅最為嚴重,相關的稅費甚至全部流失。據統計,哈爾濱市個體貨運市場年營業額至少在6.4億元以上,但每年上繳的工商管理費卻僅500萬元左右。

  問題:稅費流失擾亂貨運市場秩序

  本地人開外地車,主要是一些中介公司鑽政策空子造成的。哈爾濱市一些中介公司專門辦理黑R、吉J、蒙E牌照及外地手續,記者昨天以辦理個體貨運車手續為名,來到南崗區一家中介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辦一臺車輛過戶到掛上外地牌照,收費300元至500元不等,外地牌照車輛不用在哈市辦理工商手續及交納管理費,遇檢查就說公司統一交費即可。有了這樣暢通無阻的逃費渠道,一些個體車主紛紛辦理外地手續和牌照。個體貨車有的交費有的逃費,嚴重乾擾了哈爾濱市貨運市場的公平交易秩序。

  出路:制訂甄別真假外地車相關措施

  今年年初,哈爾濱市工商部門成立了臨時稽查小組,對掛外地牌照的本地個體貨車進行了清理整頓,卻同時遭遇棘手問題:個體貨運車輛是否無照經營、是否繳納了各種費用,只有在運營時纔能確定,而確定這種事實,還需要依據『僱車—載貨—交付—付款』環節。工商稽查人員目前無上路流動巡查的權力,只能到停車場或貨車集中停靠地進行檢查。而有的個體車主稱『不是營運,是來玩的』,還有的經營者一看到工商人員,鎖上車門就跑。單靠某部門的稽查力量對付假外地車還顯薄弱。

  業內人士為此建議,哈爾濱市工商、交通、公安等部門應對貨運市場進行聯合日常巡查、突擊檢查、集中整治、復查的『四位一體』監管模式,並對辦理黑R、吉J、蒙E車牌照的中介公司從源頭上進行集中整治。還應制訂甄別國有、集體和個體車輛的措施,讓個體貨運車輛經營者提供5種證據,即:企業營業執照、事業單位機構代碼證;購車發票及相關入賬賬目;汽車固定資產賬目及折舊賬記錄;僱用司機工資的財務憑證;交保險金、修理汽車的財務報銷原始憑證。這樣可為界定本地車還是外地車提供有力依據。還應建立相關各部門的信息聯接口,實現對個體運輸戶的數據信息互聯共享並在線動態監管。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