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5日電 以重工業聞名全國的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還蘊藏著一塊更加寶貴的人纔『富礦』。富區的人纔比例一度佔到總人口的7%,上世紀90年代末與上海的比例相同。
如今,這座『富礦』響起了隆隆的挖掘聲——富區正在借助『中國一重』等老工業企業的人纔優勢、職業技術教育優勢,全力打造全國知名的工業技術人纔培訓基地。該區領導自豪地宣稱:3到5年後,全國聞名的『藍領』人纔培養基地將在這裡誕生。
職教資源重新『洗牌』
富拉爾基具有良好的職業教育優勢,有原『一重』技工學校、北滿鋼廠技校和地方的3家技校,師資力量雄厚,尤其是這些學校依托大企業的實習基地,形成了其他技校無法比擬的優勢。
2005年,富拉爾基區政府依托這些優勢,將原『一重』技工學校、北滿鋼廠技校、區屬職教學校整合,組建成富拉爾基職業教育集團。富區教育局局長張玉慶說,職教資源重新整合為打造『藍領』人纔基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中國一重技師學院教學室內,記者看到,一臺臺計算機整齊地排列著。教學用的數控機床上,留下了學生們認真操作的身影。隨行的副院長宋義民介紹說,目前,學校有計算機、機械制造、應用電子技術、化工、數控等20餘個專業,學生3000多人。技師學院邁上了跨越式發展的軌道。
如果說一重技師學院的培養目標是中高級技術人纔,那麼,在富拉爾基,還有一些職教資源與其進行『錯位補充』。
原職教中心被確定為成人教育、開放性教育基地,原陽光三中被確定為短期技術人纔培訓基地……更有華彩職業技術學校這樣的民辦學校『加盟』,職教資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聯合發展的格局就這樣形成了。
打造『藍領』基地
富拉爾基區打造『藍領』基地,還有一著『妙棋』,那就是緊緊依托一重集團等大型企業,以實訓基地促人纔提昇。
『一重』技師學院副院長宋義民說:『我們不僅有一流的教師隊伍,重要的是我們擁有國內最先進、最大的實訓基地,這對培養高級「藍領」至關重要。』目前,『一重』技師學院與『一重』聯合辦學。『一重』作為全國重型機械行業的領軍者,其機械裝備在全國也是最先進的。數控機床設備500多臺套,可以同時滿足2000多名學生實習操作。
依托大企業,打造『雙師型』教師是他們亮出的另一『高著』。『一重』技師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學校對這些教師的要求不僅是專業知識過硬,同時更注重實際工作能力。每個專業的教師都與『一重』相同專業高級人纔結成對子,學習更多的實際操作經驗,做『雙師型』教師。學院力爭在3年內讓『雙師型』教師達到80%以上。
一重技師學院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求學者。在學校寬闊的操場上,記者隨意與一位女同學聊了起來。這個來自遼寧省昌圖縣的同學於文珠告訴記者,她們班很多同學都像她一樣來自外地。同寢室的6人中就有2個是外地人。之所以沒有考大學而選擇上技校,於文珠坦言,現在大學生找工作難,但是技術工人卻很好找工作,而且很多技術工人的工資比大學生還要高。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很多專科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打拼五六年後,又選擇到這裡重新深造,學習更先進的技術。
緊盯市場培養『四型』人纔
『我已經學習一年了,我要在這裡學習3年,畢業後去大連棉花島工作。』在中國一重技師學院數控加工中心,李健美暢想著自己的美好未來。
學生的視野寬闊,源於富拉爾基的辦學目標高遠。它始終是瞄向全國,緊盯市場。從2003年開始,這個區的職業技術學校就為青島、蘇州等地培養輸送技術人纔。各校還不斷進行訂單式教育培訓的探索,努力形成『招得進、送得出』的人纔培養良性循環態勢。
在齊齊哈爾工業職業技術學校,校長袁桂新一直把訂單式培訓掛在嘴邊。她說,學校正在為青島兩家企業培養工藝美術、電工電子專業的技術工人。就在去年,他們還接到了培訓100人的訂單。
富區區委副書記李愛國介紹,富拉爾基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到2008年在校生達到5000人,形成『六類人纔培養基地』,即裝備工業人纔、煤化工業人纔、冶金人纔、建築建材人纔、電子電工人纔及農業科技人纔基地。重點培養『四型人纔』,即技術技能型、復合技能型、知識技能型、熟練工種型人纔,努力將富拉爾基建設成全國聞名的『藍領』人纔培養基地。
記者在富區采訪,一個切實的感受是:這一目標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