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周家鎮村民『集體上訪』爭修巷路
2006-06-26 11:22:12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楊興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26日電 6月20日,記者在周家鎮黨委辦公室遇見一伙『上訪』的農民,兜裡揣著集資款、手裡掐著合同書,東新村村民代表徐志文『逼問』黨委書記李廣賢:『我們的水泥道啥時開工?』

  據了解農民『上訪』的起因,緣於鎮裡制定的村民街巷路建設規則。

  按規劃,周家鎮今年要在鎮區的東新村修建4條水泥巷路,乾道資金全部由鎮裡出,道邊配套設施如排水溝修建、『三化』(綠化、美化、淨化)等工程及常年管護等事項,由農民集資或出工完成。

  鎮裡一邊公布信息,一邊派乾部到村民中發動。就在村民們將信將疑時,奶站街村民、黨員李寶春組織街兩側的居民商議:『搶修一條水泥路!』奶站街地勢低窪,連年墊沙土,道路已高過居民院子,雨水淌不出去,道上泥濘院子存水,修條水泥路是村民多年的願望。可是,修路居民要拿點兒配套費(集資款),各家都要砌磚牆,臨街礙事的廁所、豬圈等建築要拆除,今後的環境衛生要居民自己分擔,十多種事項必須征得居民同意並簽字畫押後,鎮裡纔能動工。

  只要老百姓認可的事,他們就會有空前的積極性。沒幾天,李寶春就收上來1萬多元的集資款,村民都與社區簽訂了協議。沒幾天,長160米、寬3.5米的奶站街水泥路就修完了,路兩側的居民利用農閑時,挑溝、砌牆、栽樹、種花,出來進去全都穿著拖鞋,個個眉開眼笑,他們還把這條水泥路重新命名為『同心路』。

  同心路修得痛快,而衛生院路修得就費勁兒。兩條巷路本是一齊張羅的,同心路都修上了,『衛生院路』卻黃了。這時,村民韓業雙站出來:『一家攤三四百元錢就能走上水泥路,這樣的好事不乾不是缺心眼兒嗎?』他拉上幾個愛管事的鄰居挨家做工作,硬是滿足了鎮上的要求,在5月份也修完了水泥路,新路也起了個新名———『同德路』。

  事實是最好的動員。同心、同德路一修,計劃中剩下的兩條路就成了『香餑餑兒』,村民們你爭我搶,徐志文有老黨員和當過村乾部的身份優勢,他帶頭張羅修水泥路的事就搶在了別人的前邊,老徐十分有把握地說:『第三條水泥路非修我們的不可。』

  周家鎮黨委書記李廣賢說,鎮內有100來條土巷路,全部改造成水泥路要耗費大量資金,農民出少量的配套資金是合情合理的。巷路每年都要改造,哪條巷路的居民有積極性,能滿足政府的規劃要求,就先修哪條。道路修完了,整條街道不但煥然一新,兩側居民『自我組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文明程度也會大大提高。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