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9日電 題:優化重組由小變大——看弱縣孫吳如何建設新農村
黑河市孫吳縣是我省十大弱縣之一,縣鄉村半徑大,縣距最遠的鄉鎮120多裡。全縣11個鄉鎮,有7個在山區;94個行政村、122個自然屯中有57個屬省級扶貧村,還有20餘個農戶不超10戶的自然村屯分散在林區和深山裡,住的都是茅草屋。從建設新農村的目的和任務來看,僅通村公路一項就得3個億,這對於一個財政年收入不超3千萬元的弱縣來說,是『渴望』而不可及的奢望。
面對這樣的攻堅,孫吳縣沒有彷徨。針對孫吳縣情,他們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只有統一的目的,沒有『一刀切』的模式,積極引導農民參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走出了一條『整治與優化』相結合的道路。
『做大做強孫吳縣城,發展壯大鄉鎮所在地,建設中心村,撤並小村屯』。孫吳縣按照他們自定的建設新農村的思路開始了忙碌的工作。調整區劃減少一批,引導農民自覺進行村屯遷並,向中心村聚集和向政府闢建的新村小區移遷。這種遷移的村屯可以打破鄉界場界進行就近集中發展。
對於整體撤並和搬遷的移民,政府采取了『一換三免三補助』和『五場一通』等優惠政策,來調動偏遠山區和深山農民移遷的積極性。一換即土地置換。置換面積以2005年糧食補貼面積為准;三免:免征搬遷農民的農用車年審費、免收砂石料場一切費用,免收宅基地審批費。三補助:搬遷戶每戶補助5000元;對蓋磚房房屋的農戶,房屋建成驗收後,再給予3000元補助;補助搬遷戶每戶10立方木材。『五場一通』政府為在鄉鎮所在地建磚瓦住宅的農民,尊重農民意願,無償劃撥住宅地,水、路、有線電視、電話等無償提供新村小區『五通』,在搬遷過程中,政府不搞強迫命令,不增加農民負擔。
優化建設一批,不同情況不同對待。孫吳縣對縣鎮、沿江鄉、平原鄉等基礎設施好、經濟實力強,具有產業發展優勢的鄉鎮,進行優先投資、落實強鄉項目,使這些鄉鎮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領航村』,並將這些鄉鎮所在地村屯和距其較近的村屯一並納入中心鄉鎮建設規劃,完善文化、衛生、教育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其他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鼓勵扶持商業服務、房地產開發、第三產業發展,建設環孫吳縣城『衛星中心鄉鎮』。
從實際出發,政策到位。孫吳縣自走的這條建設新農村的路,已經得到了驗證。孫吳縣正陽鄉是距縣城最遠、經濟薄弱的鄉鎮,在政府的引領下,已有散落村屯的30多戶農民向就近的村、新闢的新村小區或縣城進行了遷移,按這種發展情景,從今年開始到2010年,孫吳縣20個小村屯的1275戶農民將全部實現政府規劃的生態移民和整村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