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30日電 日前,有兩處漢魏時期的古遺址在佳木斯市郊區(永紅)長發鎮附近被發現,在其中一處古遺址內,首次發現了方形土築高臺。這對於研究當時生存在這個地區的挹婁人文明具有重要意義。
古遺址驗證昔日繁榮
28日,佳木斯市文物管理站高波站長說,新發現的古遺址是眾多古遺址中的兩處。目前,佳木斯地區已發現漢魏時期遺址360餘處,其中城址94處,佔該地區發現古遺址的70%以上,說明漢魏時期這裡達到空前繁榮,預計有20~40萬人口在此地區居住。
新發現的兩處古遺址一處位於長發鎮東勝村南一公裡處,東西長約100米、南北長200米,30多個呈圓形的房址清晰可見,最大的直徑約12米,最小的直徑4~5米。另一處在長發鎮東南約5公裡處,在其制高點上有一個正方形的周長為80米、高為1米的高臺,整個高臺保存完好。正方形土築高臺在佳木斯市是首次被發現,高臺是古人用來祭祀或議事用的。
據史料和考古研究證實,居住在三江平原上的人是挹婁人,他們信仰薩滿教。這種原始宗教產生很早,從新石器時代就流行於松花江、黑龍江流域各民族。薩滿教認為山川大江、飛禽走獸都有靈魂,都能主宰人類命運。挹婁人特別崇拜鷹,在一些古址中有鷹的圖形。
古遺址是筆文化財富
三江平原漢魏時期城址引起人們廣泛注意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但如今它們並沒有得到開發。
在這批漢魏時期的古城及遺址中最具規模和特色的有郊區長發前董家子古山寨遺址群、樺南幸福三道溝至五道溝遺址群、閆家鎮城子嶺遺址群、寶清炮臺山古城、友誼鳳林古城、集賢滾兔嶺古城等。
前董家子古山寨雄踞高山之上,地勢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城垣由扁條石砌築,異常堅固,具有鮮明、系統的古城建制特點,對研究中國古城建制史有著重要意義。前董家子古山寨於200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三江平原漢魏時期一處重要城址。
高波站長說,前董家子古山寨遺址群是三江平原漢魏時期較為典型的遺址群,這種獨特的人文景觀在全國乃至世界唯三江平原所獨有,它不僅是中國的文化財富,而且是世界文化的寶貴財富。